第263章 他的事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回到东宫,李承乾坐在崇文殿前,看着从兴庆殿带来的军报。
    「怎麽?你父皇将军报也交给你处置了?」
    李承乾看了眼,走到身侧的爷爷,回道:「有些事需要儿臣做一些批注。」
    李渊在一旁坐着,神色有些担忧。
    「怎麽了?」
    「你父皇让伱统领兵马了?」
    「爷爷误会了,这只不过是给军中提一些建议而已,在吐蕃与西域的诸多的地方,需要崇文馆的人与军中一起行事。」
    李渊小声道:「还以为二郎给你兵权了。」
    「父皇有给孙儿兵权的。」
    「你的东宫右率就剩下七人,李绩与朕说,军中都不记得有一个右率。」
    「孙儿记得的,没有忘记右率。」李承乾坐在摇椅上,道:「人少点好,人多了就会烦。」
    馀下的时间李承乾安静地坐在崇文殿前。
    雨水停下的时候,已是傍晚,丽质与东阳这才回到东宫。
    「皇兄。」穿着道袍的明达快步跑来,她着急问道:「帮帮李道长吧。」
    被妹妹摇着胳膊,李承乾依旧闭眼躺着,有气无力且似醒非醒地道:「怎了?」
    「李道长想要证明我们脚下的地在转动,他已闭关半月了,还没找到证明的方法,前两天李道长在往天上丢石头,再看着石头落下。」
    「通过石头落下的位置来确定自转,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可石头每一次落地的位置是无序的。」
    「那是因为从理论已成立的角度上来看,理论方面随着自转,下落的石头每一次落地的位置应该是有偏移的。」
    「正是如此。」明达一脸认真道:「可是每一次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这不符合自转的规律。」
    明达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她现在所学的知识连稚奴与李慎都未曾掌握。
    李承乾从一旁拿起一根细长的木纤,这原本是用来串烤肉的,递给她道:「那就让这根木纤,为世人的认知做出丰功伟绩。」
    明达神色狐疑地拿过木纤,「这……」
    李渊也忍着笑意。
    「皇兄是饿了吗?」
    李承乾道:「将它放在一个静置水盆中,记录下它的位置,每天早晨看看,如果位置有了移动……」
    「明达懂了,谢皇兄指点。」她高高木纤快步离开了东宫。
    李渊好奇道:「她懂什麽了?」
    「她与李道长要证明,我们脚下的大地是在旋转的。」
    「呵呵……那朕岂不是就走不动路了。」
    「嗯,爷爷的问题很不错,值得思考。」
    两天之后,李淳风道长要求道门中人做尝试,证明人们生活的脚下的土地是在自转的。
    他将实验的方式方法教给了很多人。
    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几岁的小孩子都能够实验。
    无非是一个静止的水盆上放一根细长的木纤,或者是放着一片叶子,一根草,都能用来证明这个理论。
    当这个观点被送到弘文馆之后,很多学士也参与其中。
    实验的结果是振奋人心的,因为在后续的几天,真的有人发现了变化。
    也有人开口反对,这应该只是巧合,或者是别的原因。
    反驳就需要反驳的理由,李淳风已举证证明日夜转换与自转有关。
    又过了半月,尽管这个谜题还有许多解释不清的地方,也不能影响人们为了生活奔波,很快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笑谈。
    想不明白的事,总归到了最后只留下了小部分人还在继续钻研,人们的生活依旧如常。
    中书省,于志宁将一堆卷宗放在了褚遂良面前。
    近日,褚遂良稍有清闲,他还能再回去休息半晌,再出去找人喝酒。
    看到一堆的卷宗被放在自己面前,褚遂良道:「是何意思?」
    于志宁道:「这是司农寺卿在西域修建坎儿井的论述,工部要派出三十名工匠,去主持开垦坎儿井,他们要在西域广开田亩,建设绿州,名为造福西域。」
    褚遂良神色为难,这司农寺卿郭骆驼在西域写了五十一卷卷宗。
    这人去西域真的能学到这麽多东西?
    他到底在西域做什麽?
    褚遂良正要推诿,好巧不巧,太子殿下正好来这里,他连忙站起身,行礼道:「于侍郎放心,下官定将这些卷宗批覆好,绝不会有疏漏。」
    他的话语声很敞亮,不仅仅是太子殿下听到了,就连中书省内的其他人也都听得清楚。
    于志宁神色满意地离开。
    太子殿下在中书省拿了一册文书就离开了。
    留下褚遂良面对这些卷宗,深吸一口气,埋头苦干。
    老师与舅舅去查看修建好的淤地坝,父皇一道旨意就让漠北的可汗离开了颉利的故地。
    父皇终究是父皇,松州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