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平生所愿,位列凌烟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长安城内还在议论不停,静谧的咸阳桥边,正是冰雪消融,阳光高照,百里河开的温暖时节。
    寒冬终于开始退去了,临近上元节,松赞干布坐在咸阳桥边与天可汗正在钓鱼。
    四周护卫的兵马将方圆三里内的行人都驱散了。
    松赞干布道:「桑布扎来信了,他说今年要来长安的吐蕃孩子有三十人。」
    「是觉得少了还是多了?」
    「陛下,不论吐蕃多少孩子来长安,他们是否都可以回家?」
    李承乾道:「当然,那是朕与你的约定。」
    英公也坐在一旁,提着鱼竿,目光平静地看着河边。
    松赞干布如今的气色比之以往没有好转,也没有恶化,他依旧穿着吐蕃人的衣裳,可是他吃的都是唐人的食物。
    李承乾递给他一份名册,道:「这是今年要调去吐蕃的司农寺官吏名册。」
    松赞干布颇有敬意双手接过名册,看着名册上的一个个名字,问道:「他们能让吐蕃更富庶吗?」
    李承乾道:「但愿吧。」
    英公忽然猛提鱼竿,鱼线在晃动,鱼竿都被拉得弯曲,随着鱼竿缓缓提起,能够见到鱼儿翻出水面正在挣扎。
    英公稍稍放松鱼竿,放任鱼儿挣扎,消耗这条大鱼的体力。
    松赞干布目光盯着水面,眼看着鱼线朝着河中央而去,半刻时辰之后,这条鱼终于不再挣扎。
    见到英公轻而易举地将这条大鱼拉到岸边,松赞干布神色多了几分不安与落寞。在外钓鱼半天,除了英公有一条大鱼,李承乾与松赞干布都是一无所获。
    有时也觉得父皇的钓鱼方式是有道理的,让内侍手拿鱼竿,若钓不到鱼还能数落别人。
    阳光比前几天更热烈了几分,当皇帝回到皇宫之后,也就在午后,关中彻底度过了严寒。
    李淳风回到了长安城,他为当今陛下选择了乾陵。
    本意上,李承乾并不在意自己的身后事是什麽样的,将来又会葬在何处。
    父皇的身后事是在昭陵。
    听着李淳风讲山或者水的走势,听得让人一知半解,明达坐在一旁也并不在意这些讲究。
    李承乾看罢图,又道:「那就有劳李道长了。」
    李淳风行礼道:「陛下为钦天监制造出望远镜,贫道所做这些不足挂齿。」
    李承乾看向一旁的明达,又道:「朕会让人在老君山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望远镜,让后人可以多看星空。」
    李淳风朗声道:「谢陛下。」
    现在的李淳风不如当年那般精神了,李承乾与他走在宫里道:「李道长至今都不愿意将绝学传授给朕。」
    李淳风道:「陛下不需要贫道的绝学,其实陛下本就是个身怀绝学的人,何必执着贫道的本领,或许陛下的绝学比之贫道更好。」
    李承乾又道:「朕还以为伱找个藉口搪塞,说你的绝学只适合年幼的孩子,或者是只能传授根骨奇佳的人。」
    「陛下说笑了,这天下的学识是学不尽的。」
    李承乾与明达又送别了李淳风道长,他又要远行了,是要去建设陵寝。
    这李道长与袁道长一样,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刚来长安才三五天,就要离开。
    离开之后,也不知道什麽时候会回来。
    当年袁天罡告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小鹊儿快步跑来,道:「明达姑姑。」
    明达牵着侄女的手,道:「今天想玩什麽?」
    「想学星像。」
    李承乾看着女儿与明达走向钦天监。
    杨内侍微笑地看着小公主与晋阳公主走在一起,他苍老的声音讲着,「陛下,小公主善学。」
    「嗯,她呀就是什麽都想学,什麽都学不通透。」
    杨内侍又道:「小公主的心思很像陛下。」
    李承乾道:「朕太苛刻了。」
    「苛刻一些也好。」
    杨内侍带着笑容,走在陛下的身后。
    上元节这天夜里,长安城结束了宵禁,长安城内灯火通明,人们欢庆度过了新年,乾庆六年正式开始了。
    张柬之正在与白方大口喝着酒水,「明天你就要去西域赴任,走之前我们定要大醉一场。」
    再往碗中倒满酒水,张柬之正要去喝,却见酒碗被人夺走了,回头看去,张柬之热泪盈眶,他扑上前道:「晋王,纪王!」
    李治冷哼道:「怎麽?我被禁足了一个月,你还能在这里安坐饮酒?」
    李慎也冷着脸道:「你弟弟不懂事,我们帮你教训了,害得我们被父皇禁足了一个月,你还不来看望我们?」
    张柬之哀叹道:「家中胞弟不懂事,让晋王与纪王担忧了。」
    李治看了看四下,又道:「张晦之人呢?」
    「在下去了崇文馆才知晓,他去支教了,多半是怕再被挨打,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