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道长的成就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到大唐,八卦与地球方位一直都有联系。
    李承乾小声道:「袁道长,孤听说我们的脚下的土地其实是在旋转的,我们是活在一颗球上的。」
    李淳风冷哼道:「贫道早在十几年前就参破了,不然何来黄道经纬?」
    「原来道长早就知道了。」
    「那是自然。」
    李承乾肃然起敬,躬身一礼。
    李淳风也施礼道:「太子殿下不用这般。」
    袁天罡道长一直坐在八卦图前,任由风吹得他老人家道袍猎猎作响,一动不动。
    说来从未与袁道长说过话。
    李承乾揣着手道:「他老人家这样多久了?」
    李淳风叹道:「早晨开始便入定。」
    「袁道长也挺辛苦的。」
    李淳风凑近小声道:「孙道长近来如何?」
    看向入定的袁道长,李承乾也放低声音道:「孙神医还在编写药经,每个月都会来一趟宫里,给母后与爷爷看病,他老人家说等药经编写完成了就会离开长安,也不说要去哪里,多半是要云游天下了。」
    李淳风颔首道:「他老人家总是这般。」
    「不过孙神医现在在长安也挺好的,时常给长安城的人看病,听说秦琼大将军的身体也有好转了。」
    言罢,看看天色也不早了,李承乾道:「孤在中书省还有许多要事,就不久留了。」
    李淳风行礼道:「不敢耽误殿下要事。」
    李承乾揣着手离开钦天监,走了两步又蹙眉看向盘腿而坐的袁道长,见他老人家还是盘腿而坐。
    便只好收回目光,继续往中书省走去。
    皇城内很忙碌,因为太子殿下一句话,各部尚书与侍郎在太极殿开了大会之后,还要回来与各部侍郎以及各位文吏开小会。
    小会的内容无非也就是为了太子殿下的一句话,众人要拟定冬天互市的交易章程。
    所以各部尚书与侍郎下了早朝之后,便开始了议论。
    皇城内,有文吏来来往往。
    李承乾来到中书省的时候,这里已经堆积了不少奏章。
    舅舅与老师正在埋头处理着,李承乾刚坐下之后,于志宁便快步走来,道:「殿下,这是京兆府的奏章。」
    拿过奏章,李承乾蹙眉看了起来。
    于志宁小声道:「听说吐蕃的使者就快到了。」
    「现在还是秋季,他们来这麽早吗?」
    「殿下此次来使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队吐蕃人,说是向大唐要互市文书的。」
    李承乾提笔开始出处理奏章,道:「那就是一个使团。」
    于志宁颔首。
    「孤知道了,伱让鸿胪寺的人准备一下,接见他们。」
    「喏。」
    言罢,李承乾看了眼一旁的老师与舅舅,还在埋头批阅着文书。
    突如其来的工作量令今天被点名的朝中各部忙得不可开交。
    一直到了夜里,褚遂良在朱雀门外领了一块香皂与一卷纸张。
    纸张厚厚一迭,用绳子捆成一卷,一只手还环抱不过来,分发纸张与肥皂的是一个叫魏昶的人。
    对于泾阳的事情,朝中近来所知越来越少了。
    有关泾阳的消息,自从今年夏天种出葡萄后,送出来的消息便很少。
    只是听到京兆杜陵的公子,杜荷公子现在成了关中很富有的商人,并且与当今太子关系莫逆。
    可太子殿下长年深居简出,也没什麽与杜荷有太多的往来。
    但杜荷一直都心甘情愿为当今太子做事,甚至愿意给河西走廊送去数不清的肥皂。
    这便是太子与杜荷之间的关系的疑点。
    就连修建河西走廊,杜荷更是一掷千金,将一车车的肥皂送去河西走廊。
    要不是这个杜荷公子不是一个商人,不是有利可图,当今陛下应该给予赏赐才对。
    以至于杜荷在关中行事说一不二,俨然也快成了这关中最有信誉的商人。
    褚遂良带着心头的疑惑走在朱雀大街上。
    夜里的朱雀大街在宵禁之前,依旧会是这番热闹的景象。
    皇城,中书省内,李承乾只收到了御史台与京兆府的章程奏章,兵部,礼部的互市章程还没送来。
    于志宁脚步匆匆而来,道:「殿下,他们还在商议。」
    李承乾起身道:「天色不早了,都让他们回去吧。」
    「喏。」于志宁又脚步匆匆离开。
    「通知各部后,你也早点回去休息。」
    听到吩咐后,于志宁讪讪一笑,行礼之后,便告退。
    李承乾将一张张椅子与凳子翻倒放在桌上,而后开始清理中书省,扫完地之后,等一早再来,见到地面乾乾净净,椅子与凳子都在桌子上,看起来就会很舒心。
    天色完全入夜,明月当空。
    李承乾回到东宫时,小福正在做饭,弟弟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