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扫兴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02章扫兴的人
    李承乾将金砖重新放回了箱子中,招手叫来正巧从中书省门前走过的两个侍卫,吩咐道:「将这两个箱子送到礼部,这是高昌王子进献的。」
    「喏。」
    两侍卫一人抱着一个箱子离开中书省。
    许敬宗垂手站在一旁,目光观察着殿下的神情,如果殿下真的对这些金子动心,未免也太小看太子。
    只不过这些金子能够为社稷发挥更好的作用而已,金子也不是太子自己所用的。
    箱子一旦送入礼部之后,便会登册在案了。
    很快许敬宗眼神恢复如常,低声道:「郭寺卿他近来让人去了一趟辽东。」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是吗?」
    「嗯,是啊……郭寺卿说辽东的黑土很适合种粮食,还有很多矿藏。」
    李承乾道:「嗯,辽东一直都很好。」
    许敬宗躬身作揖道:「臣就先告退了。」
    李承乾转身拿起一旁的卷宗翻看着,道:「与孤一起去钓鱼如何?」
    「臣不善钓鱼,京兆府还有要事。」
    说出这番话时,许敬宗根本没有过脑子,就拒绝了,算是下意识地回话。
    李承乾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确认他没有回来,看来没打算回来说他反悔。
    再一想,李承乾觉得他要是反悔了,他就不是许敬宗了。
    皇城中来往的官吏开始多了起来,这也说明距离开朝也不远了。
    许圉师带着一堆卷宗而来,他看到独自坐在中书省内的太子连忙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稍稍抬眼,还在看着工部的奏疏,点头道:「放一边吧。」
    许圉师放下卷宗之后,又道:「殿下,臣告退。」
    科举之后,现在的许圉师也进入了秘书监任职,按照吏部的安排来年开朝他就是秘书监少监。
    中书省内又剩下了自己一个人,李承乾拿过刚带来的奏疏,一份份仔细看着,大体上都是一些工作上的疑难杂事,譬如说兵部与卫府之间一直以来的矛盾,还有刑部与大理寺之间的问题。
    这些问题倒也就罢了,都是朝中长年以来的旧矛盾,属于职权范围上的归属问题。
    除却这些,李承乾看到了有人对洛阳的治水方式提出了意见,相关的指点意见还不少。
    甚至有人说徵发徭役竟然要用钱,吴王殿下在洛阳治水只要征伐徭役就可以了,何必花钱。
    李承乾很想抽这种人的巴掌。
    而后,又从一旁抽出一张纸,将这些奏章的名字全部记下来,并且所在官职也全部备注好,好好记下来。
    做完这些之后放在自己的桌上。
    太子殿下离开了中书省,临近休沐的最后两天。
    就有人偶尔来中书省走动,今年开朝之后有很多工作要办,就有人看到了太子桌上的一份名册,每一个名字之后都记录着官职,并且还有递交的奏疏内容。
    「太子殿下记这些做什麽?」褚遂良好奇问道。
    名册就这麽敞开地放在太子的位置上,好似太子随时就要回来看看。
    于志宁忙着准备今年的帐册,也看了一眼,道:「在意这些做什麽,说不定明天殿下就会带走。」
    之后又有几个文吏在中书省走动。
    朝中皆知,朝中休沐期间太子殿下还在监理朝中,主持洛阳治水的各种钱粮调度。
    而这一次有人在治水的奏章上,说了这些话,不免会让人多想,而且太子殿下还将话语记了下来,记录了名字与官职。
    有人说太子殿下如当今陛下那样会广开言路,纳谏言,这才会将这些话语记下来。
    可李承乾从来没有这麽想过,只是想要记下来,看看这些言官接下来还会不会有相关的言论。
    今天,李承乾来到了舅爷家中。
    一碗茶水放在眼前,高士廉道:「怎麽?心情不好?」
    「嗯,近来烦心事较多。」
    「你还是牵挂洛阳的事?」
    「有人对孙儿说洛阳的治水应该徵发徭役。」
    高士廉笑着道:「你可知当初汉武帝为了北征匈奴人,征了多少徭役?」
    李承乾神色狐疑地喝下一口茶水。
    高士廉接着道:「当初汉武帝征讨匈奴每一个士卒与骑兵,都会安排三五个徭役,五万大军需要多少的徭役负担辎重,粮草?」
    「孙儿知道,所以北征之后,人口锐减,有人说汉武穷兵黩武,至今都有人为之警惕,更有人说汉武帝功盖千秋社稷。」
    高士廉摇头道:「后人的话语不用在意。」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茶碗,伺候在一旁的高林又笑呵呵地续上茶水,「有人说这一次孙儿不徵发徭役是不对的。」
    「皇帝徵发徭役的事历来有之,没什麽不能说的。」
    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