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才过了四年,东征一战几乎掏空了大半个中原,如今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了。」
岑文本是个朝中的老臣,他是从贞观初年一路走过来的,也可能再过两年,他这个中书令就要告老了。
再怎麽说,他比舅舅都要年迈许多。
李承乾亲手给这位老臣倒上一碗茶水。
岑文本双手接着茶杯,又道:「望陛下明鉴。」
这位中书令的劝说还是要听的,可如果就此妥协,与大食结为友好同盟,放弃那里的五色盐与金子,那他李承乾就不是李承乾了。
这位皇帝与岑文本说起了另一种正治智慧。
对岑文本来说,这又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李承乾言道:「在现在的伊犁河两岸,乃至天山腹地都有其独特的屯兵优势,并且司农寺在天山脚下所建设的生产卫府,他们正在逐渐扩大棉花的耕种与瓜果的种植面积。」
「朝中已连续六年没有向天山派粮,五万兵马可以自给自足,大唐不惧怕战争,他们敢打大唐就敢十倍奉还,因此朕决定借用天山腹地本就有的优势,建设一个战备区,以备不时之需,将庭州的部分兵马迁到天山脚下,以伊犁河为界建设一个备战地区,联合西域人守备天山。」
「再者从松州借调兵马前往天山,增兵至八万,将松州二十岁以上的吐蕃青年收入唐军,作为后继兵马,驱赶伊犁河岸以西的敌人,设立防线,并且扩建都护府,至此在西域的兵马除了唐军,还有吐蕃兵,西域兵,这是最小的成本,换取防卫。」
陛下的话语结束,岑文本双手捧着茶碗一直没有饮下,正在消化这些话语,好像也不难理解。????直到向陛下告退,之后的数日,岑文本再也没有提及关于大食人的事。
朝野都觉得这位年迈的中书令要告老了。
皇帝依旧没有召见在京兆府地牢中的两国使者,他们被关了有一个月多了,传闻都胖了许多。
李承乾与英公离开长安城,看着人们正在晾晒今年收获的粮食。
李绩道:「陛下可派苏定方前往天山。」
李承乾揣着手一路走着,道:「苏定方告老了,不如让卢公走一趟吧。」
李绩蹙眉道:「听说卢公的儿子就在安西都护府?」
「嗯,朕派去的。」
「末将回去之后就安排此事。」
「战备地区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吧。」李承乾停下脚步递上一封书信,道:「英公看看?」
李绩接过书信,当即将对摺的信纸看着其中的内容神色凝重。
李承乾从一旁的内侍篮子中拿起一只橘子,又递给英公两只,道:「岭南送来的,很甘甜。」
一边走着,李承乾一边吃着。
李绩吃着橘子看着信,神色多有不悦道:「没想到他们还在计较支教的事,若长孙老贼在,定要好好收拾他们。」
李承乾吃罢,叹道:「中原各地的士族并不像关中的士族那样听话,现在他们与世家的残存势力联合起来,有些人嘛,总会有反心的,抓不完也杀不完。」
「陛下,是否捉拿他们?」
李承乾摇头笑道:「他们指望联合天下名士建设书院来吸引各地的学子,从而对抗支教,很可笑的自救方式,也是很可笑的反抗。」
「英公啊,朕觉得只要一纸政令,命中原各道州府限制书舍数量,没有朝中允许不得开设书舍,也不得参与科举,他们的反抗就会沦为笑话,这天下终究是李唐的嘛。」
李绩也没了先前紧张的表情,反倒是也轻松地笑了起来。
李承乾一路走继续剥着橘子,又道:「给慎弟他们送去橘子了吗?」
一旁的内侍回道:「陛下,都是青皮的橘子已送去西域了,还听说天山也能够种橘子。」
如此,李承乾才点头。
李绩抚须道:「陛下是想念兄弟了。」
李承乾道:「稚奴喜吃面,慎弟喜吃橘子,把他们两人丢去西域有一年了。」
「陛下,那些反抗支教的人末将可以派人收拾他们。」
「朕开支教又在各地建设崇文馆,肯定会触及他们的利益,他们失去了利益就会反抗,谁家当皇帝时没遇到过几个反贼?」
「陛下豁达。」
李承乾嘴里继续吃着橘子,望着远处正在筛麦子的村民,又道:「对付他们显得朕小气不说,还浪费人力与资源,影响朕的名声,倒不如让他们自己闹腾,再不济让崇文馆派几个学子去盯梢,也足矣了。」
嘴里还嚼着橘子,李承乾又问道:「英公觉得朕的这个想法如何?」
李绩良久这才回神,苦恼地挠了挠后脑,道:「末将年纪大了,有些话听多了就会分神,陛下见谅。」
「英公的家事可还好?」
「孙子玩闹惯了,时常闯祸。」
李承乾用布巾擦了擦手,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