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腊月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兄以前说过这个学识,弟弟想证实有真空的存在。」
    李承乾道:「水可以排出空气。」
    李治若有所思。
    也不知这个弟弟问这些做什麽,他很少会去主动学习,宁可去玩也不愿意思考太久。
    蒸笼里的包子快要熟了,香味飘满了这片水岸,就连那几头鹿也围了过来,不停地闻着。
    一直到了天色入夜,一家人吃了晚饭,各自坐着。
    李丽质与苏婉,还有宁儿正在说着话。
    地上还有几处火堆,李治与李慎,还有小兕子坐在火堆边,要烤肉吃。
    小兕子坐在湖岸边的石头上,双手趁着下巴,望着正在炙烤出油的肉串。
    「兕子,你现在还会夜夜看星星吗?」
    「也不用天天看星星的,每到特殊的节日看看就好了。」小兕子轻描淡写地回道。
    李慎低声道:「听说有几位叔叔闯祸了。」
    李治一脸认真地道:「闯祸了就要承担后果。」
    「晋王殿下,说得很对。」
    闻言,两兄弟回头看去,就见到了站在身后的小武。
    小武笑着拿出椒盐,道:「这是给殿下的。」
    李治接过椒盐,道:「足够了。」
    在东宫这麽多年,李治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烤肉。
    等肉烤熟了,李治又分给兄弟姐妹们。
    一直到夜色深了,太液池边才安静下来。
    翌日,江,滕两位被关押在了刑部。
    蒋,虢暂且被软禁在了宗正寺。
    这些天来,还有不少人被捉拿到了长安,就像太子说过的,这件事要慢慢查,朝中有的是耐心。
    太子殿下所言的耐心,便是要证据确凿,人证物证皆要齐备,并且不能只抓大事,而忽略了小事。
    狄知逊道:「滕王阁的卷宗还未送来吗?」
    刑部尚书刘德威道:「狄侍郎,不用心急,山东那边还在查问,等着吧。」
    狄知逊放下手中的卷宗,又道:「看来是要查到明年了。」
    刘德威递上一碗茶水,道:「喝点热茶,暖一暖,这天是越来越冷了。」
    狄知逊饮下一口茶水,询问道:「下官去找民部问问滕县以往的卷宗。」
    「民部休沐,现在一个人都没有。」
    「也是……」
    狄知逊将碗中的茶水喝完,他走到刑部外,先是看了看墙角的积雪,其实很多官衙屋顶上也都积雪,现在的天气正是冷得最彻骨的时候。
    偶尔有人脚步匆匆路过,寒冬时节不愿意在外面逗留。
    狄知逊又道:「大理寺派出七十人,刑部又派出二十人,御史台十五人,听闻太子殿下还派出不少不良人。」
    听狄知逊讲述,他对现在的查案环节与步骤都了然于胸。
    平日里,在生活起居上,狄知逊粗心大意,但在公事上,他又是一个十分细致的人。
    刑部需要办事细致的人,当年狄知逊在京兆府任职,奔走各县时办事能力很出色,这也正是刘德威看重他的原因,毕竟不是谁都从一个人的外貌习惯就能判断对方以何种事为生。
    或者是飞贼,或者是匪徒,又或者是工匠,他只要稍加观察就能确认。
    也不知道这个案子要查到何时,刑部内两人很是苦恼,因这一次的查证范围很大,需要查的事也很多。
    京兆府内,许敬宗正在看着帐目,今天又卖出了棉布五千匹,棉衣三千件。
    颜勤礼道:「虽说卖得紧俏,眼下来看关中各县各乡的人穿着棉衣棉服的人依旧不多,还是太过昂贵了。」
    不论从棉花的运输还是从织布的过程来看,棉布的昂贵是必然的,这不仅仅是因棉布少。
    棉花从西域运送而来,耗费了多少人力且不说,棉花成线成布,其中的工序消耗的人手也是巨大的,不贵反而是没道理的。
    想要棉布更廉价,还看如今人在西域的郭骆驼,看看来年的棉花收成能否更好,也要看关中的生产水平。
    这也是太子殿下一直强调生产技术的原因。
    许敬宗道:「棉衣卖完了,各县库中还积压了六成的棉花。」
    就连颜勤礼也意识到,棉布的产出赶不上需求,更跟不上棉花的消耗,本想着来年入春就将棉花消耗完,可眼下来看,就算是到了来年春季,库中的棉花至少还有三成。
    各县赶工赶制都来不及,许敬宗道:「老夫这就写奏章告知太子殿下。」
    言罢,许敬宗先是搓了搓手,让手感觉到暖意之后,提笔开始书写。
    颜勤礼看着许少尹书写奏章,提到了棉布作坊窘迫情况,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京兆府的办事方式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就要解决,而不是放任问题的存在。
    颜勤礼道:「少尹,关中不该增设作坊,现在各县压力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