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贞观到如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此,两人都觉得陛下要清理宗室。
    李承乾道:「这些财富都是大军带来的,若消息传遍了中原与关中,应该会有很多想冒险的人出关,去寻找财宝,与玄奘那样。」
    李道宗道:「陛下,葱岭路途遥远,恐怕没多少人能如玄奘那般。」
    「无妨,朕只是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唐人走出去,想回来又随时能回家,毕生所愿,如此足矣。」
    闻言,李孝恭与李道宗神色凛然,再一次行礼。
    李承乾道:「两位叔叔近来一定要注意身体,切莫如今日这般暴饮暴食。」
    闻言,李孝恭惭愧一笑道:「某家向来吃得多。」
    李道宗心中懊悔,心说与这厮吃得每一顿饭都十分痛苦。
    两位叔叔带着赏赐的一篮子面条离开。
    老内侍上前道:「陛下,是否派人暗中查问。」
    李承乾站在新殿前,神色平静,手中拿着茶碗,目视前方缓缓将茶水饮下,道:「这麽多年来,朕的确疏忽了宗室之事,可朕自小与诸位叔叔姑姑都不亲近,登基之后更是多年不来拜见。」
    年迈的杨内侍站在陛下身后低着头,等待吩咐。
    李承乾又道:「派人去将各路宗室都捋一遍。」
    「喏。」
    乾庆五年,关中的三月,天气乍暖还寒,一场春雨飘下,田地间还有忙碌的农户。
    李世民穿着一身布衣,头戴斗笠站在雨中,听着雨水打在斗笠上的声音,独自一人看着雨景。
    身后传来了雨水落在雨伞上的动静,李世民稍稍回头看了眼,又收回目光道:「怎麽有空来看朕了?」
    一旁有内侍替陛下撑着伞,李承乾揣着手也就不用提着伞了,笑道:「近来朝中诸多事较为松散。」????李世民道:「岑文本一把年纪了,就要告老了?」
    「儿臣等着他的告老,都已准备好了,等他一句话。」
    「想好让谁来接替他的位置,马周?」
    李承乾站在父皇身侧,迟疑道:「马周合适吗?」
    李世民感慨道:「朕现在又不是皇帝了。」
    「儿臣想让马周,英公,于志宁三人共理国事。」
    「挺好。」李世民没有否决儿子的想法。
    其实贞观一朝就是由房玄龄,魏徵,长孙无忌三人共理国事。
    李承乾道:「儿臣已历两位辅政大臣,一位是舅舅,还有一位是岑文本。」
    李世民笑道:「你舅爷说,你如今能独当一面了,不需要辅政大臣了。」
    「这麽多年了,舅爷还是如此了解我。」
    「伱舅爷一生阅人无数,你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摸清楚你的心思了,他老人家不论是看朕还是看你,都没有看错过。」
    说来有些感慨,父皇一直将舅爷看得很重,尤其是舅爷看中的继任者。
    当然了,舅爷到了这把年纪,朝中诸多事也不必再去过问,不然他老人家会烦的。
    李承乾道:「父皇,汉王叔过世了。」
    「朕听说了,你的那些叔叔中,他是个较为顽劣的,此事你安排就好。」
    言罢,李承乾陪着父皇走在村里。
    本来李世民是不想听儿子说现在的朝中政事安排,但听儿子说了,也只好听着。
    李承乾又见了母后之后,才离开。
    李世民回到屋中,拿下了斗笠又换了一身乾燥的衣裳,穿着草鞋道:「现在的国事朕都听不懂了。」
    「承乾这孩子想做的事还有很多,他还这麽年轻。」长孙皇太后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几根银发藏在黑发中。
    李世民坐在边上,看着外面的雨越来越大,道:「哼,他看起来还是如当年的小子那般。」
    长孙皇太后笑道:「是呀,他看起来还是一个少年人,就执掌天下了。」
    春耕时节,在民部的政令下,关中各县的作坊都关闭,让各县的乡民都回到田地里去耕种,任何作坊敢在这个时节私自开工都是要被罚钱的。
    这些年,关中也一直按照这个规矩发展着,在这个农耕还需要靠牲畜与人力的时代,耕种的效率并不高。
    但凡到了农忙时节,都需要朝中与各县配合。
    因此,京兆府的市税也到了淡季。
    一时间关中各县的生产制造都停下,直到夏季才会重新开工。
    太极殿内,李承乾听着民部尚书褚遂良的禀报。
    今年朝中的官吏都表现得很轻松,今年没有战争,也没有科举,比起往年的忙碌众人都觉得轻松了许多。
    英公如往常一般站在群臣前,每天的早朝都是如此,就像是一棵屹立不倒的树,定在了这朝堂上。
    下了早朝,阳光就破开了乌云,终于将光芒洒在了大地上。
    李承乾独自一人走在安静的宫中。
    「陛下,应公过世了。」
    李承乾道:「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