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没了!都没了!绝望的侦察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合同战术同样不能成为例外。
    缺乏步兵和补员确实是最大缺陷,可这并不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顶天算是个稍微麻烦的事。
    毕竟瑕不掩瑜!
    合同战术具备了太多的优势,注定了它会接下来二十一世纪里,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的主流编制。
    师长确实是有几把刷子,才粗略的看了一遍合成化理论,就能发现合同战术的配置体系中,合成连存在的最大不足——
    没有步兵来攻坚阵地!
    合成连编制规模实在是太小,能够拉出多兵种整合作战已经是极限,很难完全发挥合同战术。
    尤其缺乏主战坦克兵种,让战术无法有效执行,无法产生完全的质变。
    至少也得到合成营以上规模,才能将合成战术完全的施展开来,兵力装备数量达到了才能引起质变。
    因为到了合成营就有坦克连,攻坚可以交给坦克去冲锋陷阵。
    钢七连作为最小的合同战术编制,没有多余的编制可以配置坦克排,用于作为攻坚战的主力。
    相当于是常见的游戏里面,只有输出而没有前排。
    并不是最佳阵容!
    要想改变钢七连目前的处境,除非对钢七连进行扩编,四个排或者五个排的连,也并不是不可以。
    可真要加一个坦克排进来,那钢七连的性质就完全变味了。
    从侦察合成营变成重装合成营,多了坦克机动性和隐蔽性会大幅度下降,就不符合702团的实际需求了。
    702团可不缺攻坚坦克连,它需要的是一个称职的侦察连。
    陈军能够系统的写出合成化理论,对于侦察合成连的优势和不足,自然是比谁都要更清楚。
    他在选择和有阵地可以守,占据地利的蓝军来一场正面作战时,就已经想到了缺乏攻坚步兵这个问题。
    钢七连现在除了火力排和战术排,就只剩下侦察班和保障班。
    总不能用侦察班去冲阵地。
    陈军想到了缺陷却依旧敢干,是因为他有可以替代的办法去解决。
    尽管不是一劳永逸,但起码能应急。
    为了在没有步兵坦克的情况下,让钢七连同样具备不错的攻坚能力,陈军专门量身打造了一整套的战术。
    干掉敌方的侦察兵和哨兵,用火炮打掉敌方的装甲单位。
    只是这套战术中的一环。
    ……
    师部各级领导讨论的很热情,都在发表着各自的看法和见解,让对抗指挥中心内堪称人声鼎沸。
    演武场上红蓝双方的正面对抗,红军打响了他们的第三波战斗。
    也是冲阵之前,最后的一战。
    摧毁了蓝军的装甲单位后,陈军再次依靠尖刀侦察班提供的情报,找出蓝军所有配置40火的蓝军。
    依旧用合成连最强的重火力优势,对这些蓝军进行定点清除。
    从定点打击蓝军装甲单位,到现在的清理蓝军重火力单兵,每一环都是依靠尖刀侦察班的情报。
    可见拥有一个出色的侦察单位,在战斗中对部队的增益有多巨大。
    火力排这边不断的定点开炮,导演部的裁判通过对讲机沟通,不断的冒出来向蓝军宣布战损。
    就像宣判死刑的判官!
    蓝军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以为红军纯粹就是在用火炮消耗。
    蓝军除了大骂红军不讲武德,占着火力优势欺负人,也就只能想办法躲避,等待导演部裁判的点名。
    很无奈,却也没办法。
    虽然大家同为装甲侦察编制,但侦察营可没有钢七连这么变态的重火力,被炮击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侦察连配这么多重炮,谁家好人这么玩的?”
    侦察营长欲哭无泪!
    演习场上看不到炮弹从天而降,炮击伤亡只能通过导演部的数据判决。
    然而导演部的裁判每次宣布战损,伤亡的人虽然并不多,因为蓝军为防炮袭人员分得比较散。
    哪怕是精准的点名炮击,一炮基本也就两三个。
    可每组被炸伤亡的人里面,都有着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所有被占位置,都是各班的反坦克组所在点。
    “遭了!!”
    侦察营长毕竟不是吃干饭的,发现这点终于反应了过来。
    知道红军并不是在炮袭打消耗,而是在侦察兵的帮助引导下,有针对性的在清除他们的反坦克组。
    尽管不知道这么做目的是什么,可他的第六感却让他心里猛的一揪。
    强烈的不安!!
    想要下令让战士和火箭筒分离,并通过快速连续转移的方式,让红军侦察兵无法及时报点。
    可惜。
    现在才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太晚了。
    反坦克组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火箭筒手没了,火箭筒也被宣布作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