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三章晚一些更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是文乐渝丈夫退休前任职的单位。
    他立刻拨通周丽电话。
    “查一下这家公司的近半年对外合作项目,特别是与境外咨询机构的合同。另外,联系技术组做一次深度溯源,我要知道是谁登录了那个账户。”
    “你怀疑……还有人在背后串联?”周丽声音凝重。
    “不止串联。”李野盯着屏幕,“他们在学习我们的节奏。每一次反击之后,他们都会调整策略,变得更隐蔽、更精准。这不像是一群亡命之徒,倒像是……体制内的猎手。”
    三天后,结果出来了。
    那家国企确实与一家名为“博睿顾问”的香港公司签署了“企业合规审查”服务协议,金额高达三百万元。而“博睿顾问”的实际控制人,竟是傅桂茹的远房表亲,曾在某外资投行担任反舞弊调查主管。
    “专业级对手。”周丽咬牙,“他们用合法外衣包装非法目的,借着‘合规审查’的名义,系统性搜集我们的漏洞。”
    李野冷笑:“所以这次的举报信,不过是他们放出来的烟雾弹。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果然,一周后,省国资委派出新的调查组进驻风华集团,名义上是协助重组,实则全面接管财务审计权。带队的陈姓官员再次出现,金丝眼镜依旧,态度却比上次温和许多。
    “李顾问,请配合工作。”他在会议室里微笑,“我们知道您对公司感情深厚,但为了公平公正,某些敏感岗位必须回避。”
    李野看着他,忽然笑了:“你们这么着急查账,是不是担心我在哪本凭证里,还藏着别的东西?”
    对方笑容微滞。
    散会后,周丽怒不可遏:“这是赤裸裸的夺权!他们根本不想解决问题,只想拖垮我们!”
    “不怪他们急。”李野点燃一支烟,“因为我们掌握的东西,足以动摇一批人的饭碗。不只是钱的问题,是整个利益链条的合法性问题。”
    “那你打算怎么办?继续忍?”
    “不。”他吐出一口烟圈,“是时候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底牌。”
    当晚,他约见了一位多年未联系的老友??赵振邦,原市经侦支队队长,现退休在家养兰花。两人在郊区一处茶馆见面,四周竹影婆娑,虫鸣低吟。
    “你要的东西,我不能直接给你。”赵振邦慢悠悠泡着茶,“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八年前,有一笔两千万的资金,从风华子公司流向一家名为‘南洋建设’的企业,用途写着‘设备采购’。但实际上,那家公司三个月后就注销了,银行账户从未发生任何交易。”
    李野瞳孔一缩:“这笔钱去哪儿了?”
    “没人知道。”老人抬眼看他,“但审批单上有两个签名:一个是当时的财务总监,另一个……是你父亲。”
    空气仿佛凝固。
    “不可能。”李野声音发紧,“我爸绝不会做这种事。”
    “我知道。”赵振邦点头,“所以我当时就留了个心眼,偷偷备份了原始凭证扫描件。后来调岗前把它藏了起来。现在,我可以交给你??但有个条件。”
    “你说。”
    “别让它变成新一轮的斗争工具。”老人盯着他,“真相是用来照亮黑暗的,不是用来砸向敌人的石头。”
    李野郑重地点头。
    三天后,他拿到了那份泛黄的扫描件。仔细比对后,他发现了破绽:父亲的签名虽形似,但用力习惯不对,墨迹渗透纸张的角度也有偏差。更重要的是,附件中的发票编号与税务系统登记不符,明显伪造。
    “又是文乐渝的手笔。”他喃喃道,“她利用职权,在我爸病重期间模仿签名,制造虚假支出,再把资金转入空壳公司洗走……然后再用这笔黑钱,去收买更多人。”
    他立即联系律师团队,将证据提交专案组,并附上一份详细说明:此款项系他人冒用创始人名义挪用,相关责任不应由李氏家族承担,建议追查实际操作者及资金最终流向。
    消息公布当日,舆论再度哗然。
    原本攻击李野的声音戛然而止。公众开始意识到,这场博弈远比表面复杂得多。有些人打着“正义”旗号,实则步步为营;而那个一直沉默的男人,反倒一次次揭开更深的疮疤。
    半个月后,省纪委通报:经查实,文乐渝伙同多名公职人员伪造公文、侵吞国有资产,涉案金额超亿元,已被依法逮捕。其丈夫因知情不报、提供便利,接受纪律审查。傅桂茹关联案件由异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与此同时,风华集团完成股权重构。七位创始人家属代表共同签署新章程,确立“集体决策+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李野仍任顾问,但明确表示永不回归管理层。
    一个雨后的傍晚,三叔打来电话。
    “野仔,我准备回西北了。”
    “这么急?”
    “根找到了,我也该走了。”老人声音平静,“这些年躲躲藏藏,以为逃得远就安全。现在才明白,真正该守护的,从来不是命,是良心。”
    李野眼眶发热:“谢谢您,三叔。”
    “别谢我。”老人笑了笑,“要谢,就谢你爸当年坚持写下那份手写协议。他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规矩立得好,子孙才走得正。’”
    电话挂断,屋外彩虹横跨天际。
    依若跑进来,举着刚画完的画:“爸,你看!”
    纸上是一家三口手牵手走在开满花的路上,头顶太阳灿烂,远处工厂烟囱冒着白烟,像春天吐出的气息。
    “这是未来的风华吗?”她问。
    “差不多吧。”他摸摸她的头,“只不过,以后的路,得由你们这一代人自己选。”
    几天后,市图书馆举办“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史料展”,风华的原始合同作为首件展品陈列于中央展柜。解说词写道:
    “1978年冬,七名普通工人集资创办机械厂,签下这份薄如蝉翼却重若千钧的手写协议。他们不懂法律术语,只写下一句朴素承诺:‘同甘共苦,不分彼此’。正是这样的信念,点燃了无数平凡人心中的火种。”
    开展那天,李野没去。
    他去了母亲的墓前,放下一束白菊。
    “妈,”他轻声说,“事情结束了。”
    风吹过山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应。
    他知道,其实没有真正结束。权力与资本的博弈永远不会停歇,人性的贪婪也不会消失。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守住底线,还有人敢于说出真相,那么无论多少个寒冬过去,总会有花开的时候。
    周末,他又带依若去了海边。
    风筝又一次飞上了天。
    女孩奔跑着,笑声洒满金色沙滩。
    “爸!”她大声喊,“你说将来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望着她逆光的身影,嘴角扬起。
    “一个不说谎的人。”他说,“一个不怕黑的人。”
    海浪涌来,冲刷着岸边的脚印,却又留下新的痕迹。
    就像时间,从不回头,却始终向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