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若初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仅十三,这麽快就当场赋出这首诗,实属难得啊。
    周博士和李助教对视一眼,都是神色玩味。
    这首诗还算可以,以王瑞芳十三岁的年纪而论,的确无可挑剔。
    可惜的是,这是一首歌颂太平的应制之作,虽然工整典雅,可意境却差了,
    诗品就庸俗起来。
    满诗都是天下太平,野无遗贤之意。
    所谓诗咏志也。看王生之诗,就知道王瑞芳的仕途之心,有多麽热切。
    这种挑不出毛病丶四平八稳丶中规中矩的应制体诗,两人都不想评价,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周博士等人又期待的看向朱寅,却见朱寅顶着一对小小的角髻,小大人般的施礼道:
    「学生献丑,《赋得国子监》。」
    他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古槐树,再次用舞台朗诵的表演腔调,也就是别人误以为的洛下书生咏吟诵道:
    南监古槐树,遥为吴时栽。
    辟雍对晋月,泮宫望梁台。
    穆穆彝伦下,曾是玉络来。
    同绕珍珠水,不见六朝哀。
    此诗一出,雯时间整个课堂一片寂静。王瑞芳的眸子,慢慢变成一片灰色。
    「好!」周博士忍不住击掌,目中满是激赏之色,「十岁稚子,能发此苍音之语,诚神童也!」
    李助教也不禁赞叹道:「怀古之叹,叹今之伤,忧思婉转,沉郁清白,馀韵悠长,有正始之风啊。稚虎,难为你了。『
    「难怪周博士说你有魏晋风度,诚如是也。」
    除了两位老师,很多有水平的监生,也不禁点头称是,更不敢孩视朱寅了。
    朱寅这首诗,他们不是完全写不出来,可是朱寅只有十岁啊。
    还是临场发挥,立时而就。
    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就好在一个忧字。将南雍的时空变幻,历史兴衰,说的忧思沉郁,借古讽今,又全无怨气。
    诗句婉转曲怀,却又不故作隐晦艰深,而是恰到好处。也就是李助教评点的「沉郁清白」。
    相比歌颂太平盛世的王生,朱生的诗格,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优劣立判,高下立见。
    就是王瑞芳自己,也忍不住两拳紧握。
    他输了!
    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朱寅的这首比自己的好。但他不觉得朱寅比自己强,
    只是立意取巧而已。
    可恶啊。
    朱寅听到众人的赞扬,环环作揖行礼,波澜不惊的说道:
    「两位师长,诸位砚兄,实在是谬赞了。朱寅愧不敢当!再则,诗词终究是小道,何足挂齿?我辈到底还是科举制艺为先。这八股正途,科举制艺,才是我来南雍之志。」
    一番话,说的四平八稳,面面俱到。
    众人闻言,不禁相视而笑这哪里是十岁稚子?那也太早慧了,分明是科场油子。
    周博士四顾笑道:「老夫说什麽来着?这还不是神童麽?稚虎才思敏捷,冰雪聪明。诗写的好,八股制艺也差不到哪里去。」
    众人闻言都是点头,一时间忘记了王瑞芳的诗。
    他们甚至忘了,两位师长都没有点评王瑞芳的诗。
    王瑞芳不甘之下,又对董释使了个眼色。
    董释想了想,忽然鬼使神差的说道:
    「朱师弟此诗,好是好的。以师弟年纪,的确难得。可是朱师弟对朝廷对皇上心怀牢骚,终究不妥啊。」
    他没有说心怀怨望,却说「心怀牢骚」,也算是刻毒了。
    周博士咳嗽一声,肃然道:「什麽心怀牢骚?满嘴胡言乱语,荒谬!」
    「是!」董释脸色涨得通红,只能汕汕退下。
    周博士这才对朱寅点点头,「老夫主治《春秋》,制艺上的事情,你也可来博士厅寻我。」
    朱寅道:「是!」
    周博士又对李助教道:「伯康兄,朱生聪慧,但终究是小儿,还望伯康兄多费心啊。」
    李助教笑道:「玉稷兄,朱生可是我的学生,此话何须你叮嘱?不过,他若是跳级,我也教不了他几个月。」
    等到两个师长一起离开,众人顿时七嘴八舌。
    「稚虎师弟,真有你的,你刚入南雍,就受到助教和博士看重啊。」
    「稚虎是神童,哪个师长不喜欢?得良才美质而教之,师者之大乐也。」
    「稚虎师弟,你诗才丶书法皆有神童之姿,经书制艺定然不差,若是四年后中举,那就是十四岁的举人了。」
    「为何是四年后?明年就一定不可麽?」
    「明年?你还真敢想。杨文忠公十二岁中举,已是国朝第一人了。稚虎虽是神童,可也比不上杨文忠公吧?」
    更有人主动介绍道:
    「稚虎,我名商阳——」
    「稚虎师弟,我叫何必.」
    「吾乃韩尚—」
    朱寅少不得一一寒暄,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