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闲来无事,出国打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通过外贸渠道出口,换取外汇指标。”
    戴盛眼睛一亮:“你是说,让我们自己做‘中间商’?”
    “不是中间商,是资源整合者。”孟海纠正道,“咱们提供信息、运输、资金支持,猎人们负责采集,我们统一收购、打包、报关。赚的钱大家分,外汇留着换急需物资。”
    计划迅速推进。第三天,孟海贴出告示:征集猎手二十名,进阿尔泰山南麓采集珍贵药材与皮毛,每日补贴三元,另加提成。短短半天,报名人数破百。
    最终选定的队伍由赵成峰带队,其中包括三位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临行前夜,顾博远特意赶来叮嘱:“山上雪厚林密,极易迷路。一定要带指南针、信号弹,每隔两小时标记一次路线。遇到暴风雪,立刻扎营,不可强行前进。”
    赵成峰敬了个礼:“放心吧顾工,咱不是愣头青。”
    队伍于次日拂晓出发,六辆汽车组成车队,载着帐篷、干粮、猎具驶向大山深处。孟海亲自送到山口,望着远去的尾灯消失在晨雾中,心头竟有些空落。
    与此同时,桥梁工程进入关键阶段。桥墩养护期满后,开始吊装预制板。由于缺乏大型吊车,只能采用土法施工??用两台拖拉机配合滑轮组,一点一点将重达两吨的水泥板拉上桥位。
    顾博远亲自指挥,每一块板安装前都要测量水平度与接缝宽度。有一次,第三块板偏移了五厘米,他坚决要求返工。
    “差一寸都不行。”他说,“二十年后没人记得你是怎么省工省钱的,但他们一定会记住这座桥塌没塌。”
    工人们虽累得骂娘,却没人敢违抗。七天后,七块桥面板全部就位,桥面平整如砥。接下来是铺装层浇筑,掺入防冻剂的混凝土连夜施工,覆盖草帘保温养护。
    就在桥体即将完工之际,一场意外险些酿成大祸。
    那夜突降暴雪,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八度。凌晨两点,值班民工发现桥面混凝土出现龟裂迹象,急忙敲响警钟。孟海披衣冲出家门,只见桥面多处裂缝渗水,若不及时处理,整座桥可能报废。
    “快!烧热水泼上去!”顾博远赶到后当机立断,“提高表面温度,防止深层冻结,再加盖双层草帘和塑料布!”
    三十多人冒雪奋战三个小时,用热水壶、铁桶轮流加热,终于稳住混凝土凝固进程。天亮时,人人睫毛结霜,手指僵硬,但看着完好无损的桥面,全都笑了。
    “这一关过去了。”顾博远拍着孟海肩膀,“剩下的就是栏杆安装和引道硬化,一个月内绝对能通车。”
    孟海点点头,眼中已有泪光。
    而此时,赵成峰的队伍也传来捷报:十天内采集到优质鹿茸十二对、麝香九枚、雪豹皮一张(已按规定上交林业部门)、旱獭皮八十张,另有大量党参、黄芪等药材。经外贸公司评估,总价值约合美元一万三千元。
    “超额完成了!”刘高楼兴奋地打电话给孟海,“糖厂答应,只要我们在十五号前把外汇交上去,柴油发电机下周就能发货!”
    孟海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启动车队首航任务??不为运酒,而是直奔伊宁外贸银行,办理外汇结算。
    出发当日,八台车全部发动,整齐列队于村口。村民们扶老携幼前来送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戴盛特意请来县广播站记者,录制了专题报道《新时代的农牧民车队》。
    孟海坐上头车,回头望了一眼正在合拢最后一段引桥的工地,心中默念:等我回来,桥就通了。
    车队一路西行,穿越茫茫雪原。沿途检查站见是供销社运输队,查看证件后纷纷放行。抵达伊宁当晚,孟海亲自陪同外贸人员完成交割手续,顺利拿到外汇兑换凭证。
    返程途中,他在一家国营饭店请全体司机吃饭。席间,李龙举起搪瓷缸子:“敬孟哥一杯!没有你,咱们这辈子都不敢想能开上汽车,跑出大山!”
    其他人纷纷响应,碗筷齐响。
    孟海站起身,声音微颤:“这顿饭,我要敬三个人。第一个,是顾博远顾工,没有他的技术把关,桥修不成;第二个,是戴盛主任,手续是他一手跑下来的;第三个……”他看向窗外飘落的雪花,“是这个时代。它正在松动,正在给我们普通人一条出路。”
    饭后,他独自走到河边,点燃一支烟。寒风吹过耳际,远处城市灯火如星。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桥要建,更多路要走,更多禁忌要打破。
    但他不怕。
    因为脚下已有路,手中已有车,身边已有志同道合之人。
    两天后,车队凯旋。几乎同时,清水河子大桥最后一道栏杆安装完毕。红旗招展中,孟海驾驶着那辆军绿色212缓缓驶上桥面,车轮碾过崭新的水泥路面,发出沉稳的轰鸣。
    全村沸腾。
    孩子们追着车奔跑,老人们含笑鼓掌,妇女们端出热茶点心。姜至瑜站在桥头,捧着一束野菊花,静静等待。
    车停稳,孟海下车,接过花束,轻轻抱住她。
    “桥通了。”他说。
    “路也通了。”她回应。
    一周后,《北庭日报》刊登了戴盛莲撰写的通讯稿,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改革春风拂边疆》,称清水河子模式为“基层群众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
    消息传开,周边十几个公社陆续派人前来考察学习。有人问孟海成功的秘诀,他只说了八个字:“顺势而为,人心齐整。”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柴油发电机运抵。随着一阵轰鸣,整个村子第一次实现了全天候供电。夜晚,家家户户亮起了电灯,孩子们围着变压器又唱又跳。
    同一晚,孟海在家中设宴答谢众人。顾博远喝高了,拍着桌子说:“你们知道我为啥愿意回来?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名。我是看到你们这群人,不信命,敢动手,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才是中国该有的样子!”
    那一夜,酒未尽,人不散。
    窗外,雪仍在下,但大地之下,春意已悄然萌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