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发上,闭上眼睛,脑子里却还在想着接下来的工作。这场洪水虽然过去了,但隐患仍在,必须想办法彻底解决玛河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孟海便去找了顾晓霞,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想在玛河上游建一座小型水库,既能调节水量,又能防洪。”
顾晓霞一听,惊讶地望着他:“这个想法不错,但工程量太大了,光靠我们肯定不行,得上报县里。”
“我知道。”孟海点头,“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写一份详细的报告,争取上级的支持。”
顾晓霞思索了一会儿,点头答应:“行,我这就去办。”
几天后,县里派来了专家组,对玛河的水文情况进行评估,并初步认可了修建水库的方案。不过,资金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
“要建这座水库,至少需要一百万。”专家组负责人说道,“目前县里的财政紧张,恐怕短时间内拿不出这么多钱。”
孟海皱眉:“有没有其他办法?比如申请专项资金,或者招商引资?”
“可以试试。”负责人想了想,“但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没关系。”孟海坚定地说,“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就一步步来。”
从那天起,孟海开始四处奔波,联系省里的水利部门,寻求政策支持,同时也在寻找愿意投资的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终于有一家外地企业表示愿意出资参与建设,前提是将来水库建成后,他们可以拥有部分经营权。
孟海和顾晓霞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毕竟当务之急是先把水库建起来,其他的以后再说。
项目终于正式立项,施工队也开始进驻。孟海依旧担任总负责人,但他知道,这次的任务比修路更加艰巨。
夜晚,他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他从未后悔过。
“你在想什么?”杨大姐走过来,轻轻靠在他肩上。
“我在想,等水库建好了,咱们的日子就能更安稳一点。”孟海低声说道。
“是啊,不管多难,我们一起扛。”杨大姐温柔地笑着。
孟海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嗯,一起扛。”
暴雨过后,玛河两岸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河水混合后的腥味。孟海站在堤坝上,望着依旧湍急的河水,眉头紧锁。虽然这次洪水被控制住了,但上游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孟队长!”一名工人跑过来,“顾主任让你过去一趟,说是有紧急会议。”
孟海点点头,拍了拍身上的泥水,快步朝指挥部走去。推开会议室门,顾晓霞已经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省里刚发来通知。”她抬头看了眼孟海,“这次玛河洪灾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可能会有专项拨款下来,但前提是咱们必须提交详细的防洪规划。”
“这不正好嘛。”孟海拉过椅子坐下,“水库的事情可以趁这个机会推进。”
“问题就在这儿。”顾晓霞叹了口气,“财政那边卡得严,说要先看到可行性报告才能批钱。而且……”她顿了顿,“县里还有几个项目也在排队申请资金,竞争不小。”
孟海沉思片刻,说道:“那我们就得尽快拿出一份详尽的方案。我这边可以安排人去测绘河道,收集历年水文数据,再请专家评估地质情况。”
“我已经联系了省水利设计院的一位老同学。”顾晓霞点头,“他说如果资料齐全,可以在一周内给出初步意见。”
“那就这么办。”孟海站起身,“我去安排测绘组,你负责对接设计院,争取早点把报告写出来。”
会议结束后,孟海立刻召集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工人,组成临时测绘小组。他们带着仪器,沿着玛河上下游走了十几公里,记录下每一处弯道、每一块岩石的位置,并拍摄了大量照片。
整整三天,孟海几乎没合眼。白天在河边奔波,晚上回办公室整理数据,连饭都是随便扒两口。
“你这样下去可不行。”杨大姐心疼地看着他,“都瘦了一圈了。”
“没事。”孟海笑了笑,“等这份报告交上去,我就能好好歇两天了。”
终于,在第四天晚上,所有资料汇总完成。孟海亲自审核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交给顾晓霞。
“明天一早我就送去省里。”她看着孟海疲惫的样子,轻声道,“你也回去休息吧,别把自己累垮了。”
孟海摇摇头:“我还得盯着工地这边。虽说洪水过去了,但有些地方的堤坝还是不太稳固,得抓紧时间加固。”
第二天一早,顾晓霞出发前往省城,而孟海则继续留在工地,指挥工人们修复受损的堤岸。
几天后,好消息传来??省里批准了玛河防洪工程,并初步拨付了五十万元专项资金,后续资金将根据工程进度逐步到位。
“太好了!”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