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我辈士绅,捐输乃是取死之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知县琢磨了一下,答应了。
    然后师爷就去照办了。
    不过,半个时辰后就传来了一条令他不安的消息:王乡绅一家子,跑了!
    守门的衙役收了他100两,打开了城门放走了王家老小21口。
    「大敌当前,老王八竟敢如此拆台。来人,封了他的宅子,暂且充公。」
    「嗻。」
    暂且充公,是留了馀地的。
    宅内的浮财肯定是要刮走的,反正没有证据。
    宅子嘛,视战况和人情轻重而定,说不定还要还给他。
    ……
    衙役班头亲自带队搜出了2000多两银子。合理分润后,知县得了500两,官仓得了300两。
    其馀的不翼而飞。
    然而,知县却是越发的不安。
    老王八虽然可恨,可他这些年可没踩过坑。难道他断定这浮梁县必陷?因而不管不顾的跑了?
    「贴出告示,招募青壮上城,每天给30文工钱。再和城里的油坊商量商量,暂时徵用他们的油料守城。」
    「嗻。」
    知县的手段比较委婉,是因为得罪不起。
    此时的江西不是几百年后的江西。经济富庶,人文灿烂,商业也很发达。
    虽不如江南,但差距不是很大。
    明朝中期起,就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说法。
    几任首辅都是江西人,从而形成了江西朝臣帮。在官本位的封建时代,富庶区域一定是出官员(中科举)的区域。
    衰败,是太平天国和清军的拉锯战之后。
    一落千丈,从此尴尬。
    实际上皖南和赣北,包括太湖沿岸都是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
    而原本富庶的松江府却是因为军事上的安全避风港地位,吸纳了大批的财富和人才。从而成为了整个东南乃至帝国的耀眼明珠。
    ……
    浮梁县的士绅群体强大,可以和知县分庭抗礼。
    因而知县对于这些人底下的产业也不敢随便强征,只能是商量,希望他们顾全大局。
    而跑出城的王士绅一家,则是仓皇如丧家之犬。
    其最聪慧的孙子问道:
    「爷爷,我们为什麽要逃?」
    「县城守不住,不逃就得死。」
    天资普通,心有些软的儿子则是忍不住有些怨言:
    「爹你也太吝啬了,咱家虽然现银不多,都投在产业上。可捐个几千两很轻松,击退贼兵我们也受益啊。」
    王乡绅疲惫的靠着马车,冷冷的讽刺道:
    「你懂个屁。我不是拿不出银子,也不是舍不得银子,而是知道捐输乃是取死之道。」
    孙子略一思索,就问道:
    「爷爷可是担忧,贼兵来了会对捐输的士绅斩尽杀绝?」
    「对。」王乡绅欣慰的点点头,「不过,还有一层用意。乖孙可知道?」
    年方10岁的孙子,思索了一会,突然抬起头,惊恐颤抖的语气说道: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王乡绅叹了一口气,默默的点头:
    「乖孙,你是我王家的宝!」
    「湖口县那帮蠢货,他们自以为拿出50万两现银是报效朝廷,却不懂这是在给自己挖墓坑,甚至是在给全江西的士绅挖墓坑。
    「战争一开,我等士绅拿好地契房契,卷了金银细软,速速逃命才对。带不走的银子埋进地窖或者扔进鄱阳湖,也不能捐输呀。唉!」
    爷孙俩一问一答,中间的儿子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孙子表情惨白,却是一副了然于心的神态。
    马车晃悠悠前行,冷风吹着山林。周边虽然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却是让人感觉后背陡生寒意。
    ……
    10岁的小神童甚至牙齿打架。他对于这个社会真实运行逻辑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朝廷缺钱粮,天天琢磨增加税源。
    北方多省都已经增加了每亩1钱的田税。
    当然了,大清永不加赋,所以这1钱不叫赋税,叫追缴历年欠收的利息。
    你湖口士绅此举等于是告诉朝廷:
    来啊,我们很有钱,我们还愿意拿出来!皇上,伱看我们脑满肠肥长得像不像肥猪!
    「爷爷,你说这场仗谁会赢?」
    「不知道。」
    「那我们怎麽办?」
    「趁着消息还没传开,把景德镇的瓷窑和山头低价出几处,换点现银逃亡。」
    「去哪儿?」
    「往南边先避避战火,看看情况再说。」王乡绅突然下定了决心,「逃亡时不得聚集在一起,分两路。万一有个好歹,我王家也能留根香火。」
    穿金戴银的儿媳妇,说道:
    「爹,咱们是士绅。不至于这麽狼狈吧。」
    「和平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