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遍地开花的村办小煤矿,拉开燃料革命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782年,春天姗姗来迟。
    各大煤炭不断投产丶增产。
    长江以南地区所有城镇市民丶所有工厂丶大部份作坊以及乡村富户,终于普及了廉价蜂窝煤。
    帝国的一部分人享受到了工业化入门的成果。
    与此同时,他们少消耗一批柴禾(木炭),广袤乡村的百姓们也就多了一批柴禾资源。
    燃料革命向前走了一大步。
    但是,李郁并不满意。
    他根据报上来的煤炭总产量,做了个简单的除法,得数可怜兮兮。
    这说明帝国的人均煤炭消耗量少的可怜。
    抢先经营数年的南方尚且如此,北方可想而知,人均煤炭消耗量无限接近于0.
    这可不行。
    煤丶铁消耗量关系到工业革命的深度~
    李郁在皇宫那张三丈宽两丈长的办公桌上苦思冥想许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
    山西,长子县。
    县太爷还没到任。
    县衙里驻了3个大兵,每日扛枪在城内巡逻一遍昭示存在,其他事宜一概不管。
    城门口,一群人聚集。
    有个读书人在念皇榜告示:
    「即日起,朝廷彻底取消民间之煤矿采矿禁令。」
    「无需官府批准,各村寨皆可自行开采本地煤炭。煤炭乃大自然的馈赠,当以村为单位联合开采,共同受益。所产煤球除自用之外亦可对外公开销售。蜂窝煤技术随此公告一并公开,造福百姓。」
    「村办煤矿,第一年免税。」
    「从第二年开始,按照每年50两的固定税额交纳税银。若产量枯竭,正式关闭后次年不再收税。」
    ……
    所有人鸦雀无声,伸长脖子。
    念皇榜之人嗓音激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而,开矿之前必须先拟定规章,人人遵守~村办煤矿之经营规章格式如下。」
    「此令10年内有效,朝廷绝不做任何删改。各地百姓可放手大干,除按时缴纳税银之外,官府不得以任何藉口插手煤矿经营事务,违令者全家流放。」
    众人鸦雀无声。
    新皇上是真慷慨啊~
    半晌,有人嘀咕道:「这若是真的,可是大好事。泼天的财富分给了天下的老百姓。」
    周围人纷纷点头。
    ……
    开煤矿没有技术含量。
    一个人丶一个筐丶一把铁镐,就可以挖了。
    但是,稍有社会阅历的人都明白一个逻辑——看似简单的事其实最复杂,看似复杂的事反而很简单。
    李郁懂~
    所以他要把挖煤这个简单的事彻底简单化。
    帝国的矿商们酸溜溜地说:
    陛下太宽仁了。
    黑乎乎的金子分给穷鬼,造孽啊。
    不过,陛下执意如此,谁敢阻拦?
    矿令一开,大型煤矿的利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各省的蜂窝煤销售公司。
    一夜关门。
    数十年后,人们这样评价:
    1782,燃料革命加速,工业革命一飞冲天。
    ……
    山西,长子县,小安村,这里的百姓们日子过得紧巴巴。
    皇榜传遍全县后,
    小安村的百姓们一合计,推选本村粮长赵上元兼本村矿长。
    赵上元此人识字,会算帐。
    他曾在太原府一家铺子做过4年的算帐学徒,后来晋商老爷灰飞烟灭,他也丢了饭碗,收拾铺盖卷回了老家。
    朝廷公布了蜂窝煤配方。
    说实话,真没什麽难度。
    主要是拿出《长子县小安村村办煤矿规章》,众人吵吵嚷嚷花费了1天时候,才按照格式填完了内容。
    其中最关键的三条是出工丶分配和抚恤。
    出工和分配是关联项,挖的多乾的多,就拿的多。另外挖煤的人拿的多,做煤球的人拿的少。
    抚恤定了10两。
    从老天爷嘴里刨食,死人的事很难避免。
    老百姓倒也无所谓: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拿命换钱,拿钱换命。这没什麽好矫情的,万世皆是如此。
    ……
    小安村煤球一炮打响。
    满足了全村的燃料需求之后,以很便宜的价格向外售卖。
    市场趋之若鹜。
    原因很简单:便宜。
    筐子和铁镐是现成的,木坯是自制的,黄泥是免费的,煤炭是老天爷的。
    以上都没有成本。
    只有人工成本。
    而小安村乃至整个县的人工成本,又低廉的令人发指。
    种田是主业,挖矿是兼职。
    每天,妇孺从这项兼职挣个10文钱,汉子挣个50文钱,就特别满足特别知足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