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乾隆: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以西毒攻吴毒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幸免。开城投诚,全部赦免,吴廷不翻旧帐,只观后效。」
    李郁拟定的这一规则,效果斐然。
    若像李自成丶黄巢那样,会引来士绅集体的疯狂反扑,阻力太大。
    怀柔放过?
    既有损国库,又不能震慑人心。
    现有规则处于残忍和宽仁之间,踩到了平衡点。
    纵然吴军将武昌士绅全部抹掉,也没有激起监利县士绅的同仇敌忾。
    ……
    吴军进城~
    当天,
    全城官绅集体割下辫子,积极交纳数量不等的「悔过银」和亲笔撰写的悔过书,集体向东拜了吴皇。
    随2军团一起行动的1正4副五位文官,喜笑颜开,立即上岗。
    陆军部派遣的巡警署长也同时上岗。
    监利县,海晏河清。
    官绅们凑了银子购买烟花爆竹,足足放了3个时辰,庆祝王师进驻,各种溢美之对联挂满城墙。
    ……
    次日清晨,
    全城欢送2军团继续西征,目标——荆州城。
    就目前来看,
    类似湖北监利县丶广东三水县这样的例子多了,清廷早晚对士绅群体失去信任。
    届时,
    士绅们要麽乖乖挨八旗的刀,要麽主动投降吴廷。
    总之,
    阳谋就是这样,
    不怕你看穿,不怕你反覆推演。
    无解!
    ……
    但,
    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云贵总督阿桂带着10名精悍戈什哈,便装打扮一路穿越湖广,抵达了南阳府。
    总管太监秦驷告知乾隆时,
    老皇帝愣住了,满脸的诧异,
    问道:
    「是阿桂来了?本人来了?」
    「回皇上,是的。阿相此刻在殿外候着呢。」
    「快,请进来。」
    「嗻。」
    没一会,
    1名精悍的中年汉子步履匆匆进殿,还未看清皇帝在哪儿,扑通就跪了。
    「主子~」
    「阿桂,快过来。」乾隆一改往日冷漠,十分热情,「你我君臣有多久未见了?云贵偏远,可还适应?」
    ……
    阿桂也大为诧异,
    瞬间就意识到老皇帝大约也是焦头烂额,居然开始主动关心臣下了?
    君臣一番寒暄,就差抱头痛哭了。
    最懂圣心的秦驷悄然搬了一个锦凳进来~
    乾隆迫不及待的问:
    「你有事递份摺子就行了,何必自己涉险穿越前线?」
    阿桂恭敬道:
    「奴才不放心,事关朝廷战略怕摺子里说不清楚。湖~」
    乾隆制止了他的话!
    扭头盯着秦驷:
    「殿外5丈,不许有人。」
    「奴才遵旨。」
    ……
    很快,
    殿内外一片安静,只剩下风声。
    乾隆恢复了往日的镇静。
    「阿桂,你现在可以说了。」
    「皇上,奴才建议和谈!」
    瞬间,
    阿桂感觉到打猎时被密林中猛兽冷冷盯住的危险感。
    但是,
    他依旧诚恳说道:
    「皇上,我大清已到了生死存亡之时,纵然是刮骨疗伤也在所不惜。时间!当前最需要的是时间!所以,奴才斗胆建议以空间换时间。」
    乾隆罕见的没发火,甚至脸色如常。
    好像局外人那般,
    认真问道:
    「割让州县,然后争取休战时间,养精蓄锐,卷土重来?」
    「是。」
    ……
    「一旦开启和谈,天下人会怎麽看?」
    「天下人怎麽看并不重要,他们只会臣服于最终的胜利者。」
    「如果李逆不愿和谈呢?」
    「极有可能。但不妨先谈着,哪怕能稍缓吴贼的进攻节奏也是极好的。奴才认为,谈判是手段,不是目的。另外可以据此大做文章,让天下人意识到是谁导致了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粮价飙升。让百姓们同仇敌忾,让吴逆失去民心。」
    乾隆笑笑。
    正治牌,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
    「此为奇,何为正?」
    「军改为正!奴才斗胆,请皇上批准组建一支不少于3万人规模的西式军队,雇佣西人教官,购买西式枪炮丶战船。以西毒攻西毒,和吴贼多打几次残酷的消耗战,配合和谈进程。吴人商贾心重,一损一得,内部自然会有人愿意和谈。」
    「你章佳氏乃大清勋贵,与国同休。有些话朕没必要瞒你,西毒蛊惑人心,枪炮丶思想一旦进入国门,日后必定会动摇我大清的国本。朕的笔友,路易就深有体会。」
    「奴才明白。所以,只学军事!」
    ……
    殿内沉默。
    君臣都未再提起之前,勒令广州拘押残杀欧洲商人的旧事。
    这点龃龉不值一提。
    西人重利!
    只要大清拿得出真金白银。
    必定有欧洲商人愿意会选择冰释前嫌,重新做生意。
    这一点,
    清廷真不是狂妄自大,他们算是看透了这帮欧洲人。
    西人所图,唯钱尔。
    意思就是:
    一切皆有价码。
    死掉的使节丶损害的友谊,都可以用金钱来弥补。
    ……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此时,欧洲诸国对大清的态度,酷似一种求而不得的怨女心理。
    只要大清敞开心扉,勾勾手指。
    群妇毕至~
    至于说如何处置这种三角关系?
    巴黎的名利场早就有答案。
    有名分为大。
    没名分为小。
    私下不定期来往,互相揩点油,各取所需,出了门就拒不承认,随时可斩断关系~
    吴为大,清为小。
    欧洲人在和吴国建立友好关系之馀,也很乐意挣点不上台面的小钱。
    如果被发现,
    立马宣布并非官方行为,而是一小撮商人的个人行为,施以处罚,加以改正。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