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文明就是枪毙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没来得及清理。
    尸体从城墙下一直堆到城门楼子,有清兵的有客勇的。仔细估算,客勇尸体是清兵的双倍。
    他停住脚步,翻开两具迭在一起的尸体。
    上面是一年轻客勇,致命伤在前,被铅弹轰的血肉模糊。底下是一绿营兵,中短刀而死。
    城内还在救火。
    这把火是客家人主动放的,目制造混乱。
    足足2个时辰,
    众人才扑灭了大火,三条街被烧成了灰烬。
    苗有林诧异的得知,其中2条街都是赵家的产业,赵德不惜以自家的粮油铺引火,堪称果断。
    之后,
    又殷勤的表示愿意为大军提供粮食丶盐巴和布匹。
    苗有林琢磨了片刻,决定笑纳。
    这样可以减轻朝廷的后勤压力。
    赣南暂时支撑不了大军后勤,吃的穿的都要从赣北丶皖南转运而来。枪炮弹药甚至是从江宁丶苏州转运而来。
    ……
    孙晓欢端坐在知府大堂内,直到被冲进来的士兵一枪托砸翻。
    10名文官学校毕业生,仔细审视着这座衙门。
    首先就是摘牌,重新挂牌。
    当天,
    在城中抓捕清军俘虏近6000人,各级文武官佐41人。
    老规矩,
    押至闹市,当众枪决。
    孙晓欢本想高呼几句遗言,希冀能在史书上留下小小一笔。
    可惜,
    嘴被布条堵了,丧失了临场发挥的机会。
    这让他感慨昆山和吴县终究不是老乡,感情太淡,距离太深~
    ……
    底下围观刑场的百姓议论纷纷。
    「砍头怎麽不用刽子手?」
    「这叫枪毙,代表文明。」
    「啥叫文明?」
    旁边一茶楼常客解释道:
    「新来的说书先生讲,文明就是斯文丶明理。吴军是文明之师,主张推翻清廷的统治,恢复我汉人天下。所以他们入城后没抢咱老百姓嘛。」
    ……
    仿佛为了验证此人的话。
    枪声,骤然响起。
    百姓们本能的一缩脖子,再看台上人犯已无人站立。
    砍头,血噗噗喷,太野蛮。
    枪毙就不一样了,出血不多,尸体还保持了囫囵个,死相相对斯文。
    有人感慨:
    「我懂了,文明就是枪毙!」
    围观百姓眉开眼笑,天马行空。
    平日里生活缺少乐子,观看杀人也算一种乐趣,还掌握了一个新词「文明」。
    新词,显时尚。
    很快就被各行各业引用~
    用最文明的说辞,表达最恶毒的咒骂。例如,文明你全家~
    ……
    韶州城中的茶馆丶酒楼多了一批赣南的说书先生。
    原先的说书先生被新衙门告知,若还想继续吃「说书」这碗饭,就必须去苏州府接受为期1个月的培训。
    衙门会负责食宿交通~
    培训结束后,工作地点也要换一换。
    会白话的去广州。
    会客家话的去嘉应州。
    会潮州话丶福佬话的去潮州。
    总之,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而抢走了他们岗位的赣南客家人同行也坦诚的表示,是真的,他们也经历了这样的「集体失业丶再就业」。
    现在每个月能拿不到1两银子的补贴。
    多了这层身份,茶楼掌柜不敢抽水。自己能挣多少,就落袋多少。
    遇上事,宣传署的老爷们也会给自己撑腰。
    ……
    苗有林没有浪费时间,
    花了2天将韶州城内外事务理清,就迅速率兵继续南下,只留下了2个步兵连丶1个轻炮连协助文官们守城。
    同时,
    招募参与抢夺城墙和清军拼杀的客勇1000人,编入辎重营做民夫,每月发饷2两。
    出乎意料的是,
    他突然召见韶州府客家人首领,赵德,要求其带2个儿子即刻启程去苏州府拜见陛下。
    许多人以为是陛下授意,
    实际上是苗有林个人临时起意,用意复杂。
    ……
    临行前,
    他收下了赵德进献的金银总计5000两。
    自己留下了50两金子,其馀的通过邮政署寄送给军中的伤亡士兵家眷。
    吴廷邮政署以官方信用背书,推出了「寄银」业务。
    20两以下汇款,收取5分银手续费。
    20两到100两,收取1两手续费。
    再往上,暂不接纳。
    因为,
    不能和「四海钱庄」的业务重迭,那是陛下的又一柄利剑。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