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哪儿了。
燧发机构组装的很松散,板簧击打力量不足,准星还有些许的歪斜。
「不合格品比例,大约有多少?」
「十之三四。」
「怎麽处理?」
「退回去,让老师傅重新修缮。之后有一半能勉强合格,有一半只能拆掉,拆合格零件用,其馀的回炉重融。」
李郁的脸色变得很阴沉。这样的结果,他不能接受。
「日产量多少?」
「如果只造燧发枪,一天最多500支枪,剔除不合格品大约三四百支可装备军中。」
「老陈,一天20万斤的生铁,再精炼后最差也有10万斤精铁。都用在哪里?」
……
老陈赶紧说道:
「除了造枪,其馀的还用于打造工具丶农具。部分精铁料装船运到江宁打造刀剑盔甲,还有部分会送到西山岛铸炮。」
李郁摇摇头,这样太浪费人力了。
「将我治下各府锻造冷兵器的熟练匠人全部迁到这里,家眷可随行,提供免费房子。」
「是。」
张有后又变的很惶恐,手不知往哪儿放。
李郁忍住怒气,询问他: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怎麽提高产量?我希望日产量提高到800支燧发枪丶100支大抬枪丶50支短手铳。」
「现在的畜力丶水力工具机不如西山的那套蒸汽工具机。另外就是吸收了大量新手学徒,手艺太差。」
李郁直接开口,打消了他某种想法:
「西山枪炮厂的那些熟练匠人不可能都搬到这里。你写封信,让你老爹来协助2个月。」
「是。」
……
离开后,卫队长李小五忍不住小声问道:
「义父,我们的燧发枪库存还有七万支呢。」
李郁平静的说道:
「我正在逐步下发,凡我麾下的非战斗人员也要人手一支,甚至包括家眷。」
「根据第一军团的经验,至多500发后燧发枪的寿命就步入晚年,散布扩大,建议淘汰。如果是快速不停的射击超过40发,一场战役结束就建议淘汰。」
「另外,和清军接壤的州县城池需要提前储备大批的粮食武器。一旦打起来,最好做到守军一人两支甚至三支燧发枪,如此才能提高火力密度。」
「所以,你明白了吗?」
李小五黯然,点点头。
这麽算起来,产量是真的紧迫。
这也是参谋本部署理大臣,谭沐光上任后递交的第一份报告——枪炮产量和消耗的分析预测。
……
没过几天,老张厂长来了。
当天就拿出了新的规章制度,每个流程提拔工头一名。
不合格品率定为1成。
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扣一半。低于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翻一番。
新????书吧→
另外,以之前的平均产量为基准。
每超出1成,所有人当月多发1成的奖金。
简单粗暴!
将产量和质量的矛盾转化成工头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同组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奖金矛盾。
临走前,他还把儿子训斥了一通。
告诉他别总把自己当成个技术工匠,如今要学着适应工部督造官的身份,要学会驭人之道。
若是有刺儿头,你可以叫卫兵抓人呀。
王爷的煤矿井里,正缺苦役。
儿子有没有听懂,他不确定。但是孙子张承业是真的听懂了,这让他颇感欣慰。
总之,老张家后继有人。
……
李郁称王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江南。
而如何「取士」就成了一项万人瞩目的大事。
多数人倾向于科举旧例,毕竟是实行了2000年的成熟机制,沿用了无数朝代。
不学圣人之言,不读四书五经,怎麽配当官呢。
这里面,士绅们跳的最欢。
他们在一切场合,疯狂的夸吴王英明,一定会重拾科举取士的。
而无数读书人,也在巴望着这一天。
谁也没料到,一纸王命突然传遍了江南的城镇乡野。
东山青年文官学校,要招生了。
招生要求:
识文断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宣誓忠诚于吴王。
年龄,15岁以下。
籍贯,往上追溯到爷爷辈就已经迁居本府。
身份,无论贫富丶绅商匠农,皆可。
学时2年,学费一年15两,毕业后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州县基层文官职位。
报名时间,皆止九月初四,日落之时。
……
王命一出,先抵达各府城。
然后传达到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