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晋商刀头舔血,江宁城内狂揽存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会到了战争的阴霾。
    「京师八旗援兵,一战尽没」的小道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不知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但是所有人都在自发成为传播链条的一环。
    米价,应声上涨。
    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加入排队购米的序列。
    李侍尧站在城墙上俯瞰这一幕,只觉得后背发凉,他总觉得似曾相识。
    琢磨了许久,才焕然大悟。
    这不就我亲爷爷李永芳的手笔吗?
    李永芳当年投靠老奴后,每逢攻城,必先派细作潜入城中。杀人,收买,纵火,散布谣言,无所不用其极!
    他闭上眼睛,隐约产生了一种幻觉,100多年前,爷爷李永芳开了一枪,100多年后,这颗子弹击中了自己的后背。
    江南贼酋,也姓李。
    难道是有什麽隐情吗?
    回到总督府,他把族谱翻了出来。
    想寻找祖上是否有那麽一脉,曾经在江南生存过?这麽优秀的细作手法,不是亲戚关系,说出去谁信呐。
    ……
    「制台,出大事了。」
    「何事慌慌张张。」
    总督府的属官,气急败坏指着城外:
    「贼兵把京师八旗的首级和盔甲旗帜都拉到正阳门外了,城墙守军军心浮动~」
    又有属官大声来报:
    「朝阳门,水西们,神策门,皆有贼兵立起竖杆,悬挂八旗将士盔甲首级。」
    李侍尧脸色铁青,气急败坏的骑马冲上城墙。
    江宁城墙厚宽,可直接骑马奔跑。
    到了朝阳门,他没有下马就看到了城外那嚣张的一幕。
    十几个竖杆上,悬挂首级!旁边是各色八旗旗帜,造假一时都造不出这麽多种颜色。被打烂的盔甲,就直接摊在地面。
    有嚣张的贼兵大喊:
    「瞧瞧,斩首京师八旗1万级。江宁城降否?派人来谈谈条件吧。」
    李侍尧咬着牙,说道:
    「开炮。」
    「制台?」
    啪,挨了一鞭子。
    「本督让你开炮,你要扛军法吗?」
    轰轰,几门火炮陆续轰鸣。当然了,肯定打不着,只是表明一种态度而已。
    城下的李家军赶紧后退1里,不和疯子计较。
    ……
    江宁城中,恐慌已经压制不住了。
    刘千只是开了个头,后面就无需发力了。
    城墙协防的民壮,起码有上千人目睹了城外悬挂的首级。
    他们把消息告诉家人,家人又传播给邻居。以至于江宁城的狗都知道援兵没了。
    高老爷府上,
    一群商人聚集在屋子里,神情复杂。
    「米价涨疯了,老夫很开心。战事急转直下,老夫很不开心。诸位,你们说这江宁城还丶还能守得住吗?」
    刘千心虚,赶紧大声说道:
    「江宁是东南第一坚城,又有驻防八旗精锐,定然固若金汤。」
    高老爷苦笑,摆摆手:
    「老弟,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吊驻防八旗,是个什麽德行?旁人不知道,咱还不知道吗?」
    有人立即苦笑道:
    「旗丁当中能打的最多一半。其他的早就烂透了,除了搞银子逛窑子,他们算个屁战兵。」
    还有人补充道:
    「我和好几个旗人关系不错,是生意上的夥伴。他们呐,拳脚未必打的过我手底下的护院。但如果用火器守城,可能还行。」
    ……
    刘千斟酌了一会,说道:
    「我是这麽想的,先狠狠的搞银子,这城即使守不住,也不至于这麽快失守。留给咱们的时间很宝贵。」
    「等咱们捞足了银子,然后就想办法出城。诸位也看见了,贼兵没有困死江宁,小股人出的去。」
    「咱是商人,去哪儿不能做生意?朝廷的事,咱们不掺和,咱们就认准一个理,天底下什麽事都有个价码。」
    高老爷兴奋的把茶碗往桌上一顿:
    「说的好。拿银子砸,砸城门守将,砸封锁长江的贼兵,砸出一条天堑通途。我就不信了,这天底下还有银子砸不出来的路子?」
    有商人眉头紧锁,问道:
    「可咱们的身家怎麽带出城?总不能逃到江北,做个穷鬼吧?」
    「宅子丶店铺没办法。至于说浮财,还是有办法的。」
    「什麽办法?」
    「天成元票号承诺,城内存银,江北取现银。」
    「他们真敢??」
    「晋商自古胆大,做他人不敢涉足之行业。他们有什麽不敢的?」
    「这手续费?」
    高老爷竖起三根手指。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不过随即又点点头。
    三成!值!
    大不了,米价再涨一涨嘛。
    不!柴米油盐,布匹盐巴药材煤炭全部给我涨价,涨6成!
    6成黑吗?
    实际上一点都没进入自家腰包,3成被天成元票号刮走了。其馀3成,被总督府笑纳了。
    这一局,所有人都赢了,只有江宁老百姓输麻了。
    ……
    两江总督李侍尧和江宁将军崇道商议后,决定再次徵发5000青壮。
    同时,将城中的机动兵力交给副都统福长安。
    共计骑兵2000人,驻扎在江宁城中心位置。哪一处城墙有险,他就去支援哪一步。
    同时,将7品笔帖式和琳提拔为署理督粮官。
    又任命于敏中的大儿子,于运和为江宁署理通判。
    于运和是举人功名,一直在潜心会试。两次落第,还是初心不改。
    在大清朝只有进士出身,仕途才能走的远。否则,总会被人莫名的看轻了。哪怕伱日后做到封疆大吏,也会被同僚私下讥讽。
    40多岁的于运和丝毫没有喜色。他明白李侍尧的用意,是尽可能的把所有人都拉进一个责任圈子。
    说是阳谋,也不为过。
    若江宁城破,诸位统统有罪。皇上的雷霆之怒,就不会全部劈在我李侍尧一人头上,诸位一起挨劈~
    若守住了,则大家一起分润功劳。
    放在太平岁月里,想升官,升实授官是很难的。
    在战时就不一样了。
    随便封个署理官,立刻就开始做事。
    如果赢了,人还活着,这署理二字就可以去掉了。只需稍微补个吏部的程序就行了,任何人都无法指摘!
    对于和琳丶于运和这俩关系子弟来说,挺诱人的。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