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白莲教抛出的香饵,吞不吞?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值守在小楼周围的两个信徒,又被惊叫声吓醒了。
    年长者摇摇头,将毯子裹紧,
    年轻者则是歪着头,侧耳倾听了一会,小声说道:
    “你说教主真的是刀枪不入吗?”
    “困了,睡吧。”
    “就我俩,没别人听得见,悄悄聊几句。”
    “瞎琢磨,不是个好习惯。”
    第二天,
    年轻守卫突然消失了,不知去向。
    年长者,得到了晋升嘉奖,
    成为了可也支配10个人的小头目。
    他跪地,虔诚的高呼教主万岁。
    然而,深夜却是躲在被子里,
    抖得像筛糠,恐惧的不敢睁眼。
    渐渐的,
    他得了一个绰号“哑巴”。
    ……
    淮西帮,在二狗的推荐下,正式入伙。
    投名状,很有分量。
    干掉了吴县两个负责征收漕粮的大户。
    漕粮征收,
    有许多的猫腻,比如淋尖、踢斛、划削斛底、改换斛面、取样米、取斛面余米,以及利用米价的变化折征等手段,盘剥纳户。
    清廷收1石,
    到了州县,就得收1石5,
    到了具体收粮的大户手里,就要收1石8。
    美名曰,漕耗,漕费。
    淮西帮得了指示,花了两天时间就得手了。
    在夜晚,摸进大户的宅子。
    干脆利落,一刀毙命。
    然后留下了一封歪歪扭扭的书信,
    误导了官府的视线。
    大户催粮,每年都会有好几个纳户被逼的家破人亡。
    所以,
    人家来寻仇,很合理。
    尤其是前年,有几家纳户特别惨。
    因为不愿承担过多不合理的漕粮负担,被大户买通官差,关进了站笼。
    其中有一户人家,十几口人死在了站笼里。
    仅有一儿子逃了,销声匿迹。
    所有人都说,这是人家回来寻仇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虽迟但到。
    大清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他们总愿意用这些信念,修补心中这破烂的社会。
    官府也没啥异议,
    画影图形,悬赏捉拿人犯,其他也就没啥了。
    俩大户的家眷心里有鬼,想走,
    先留下一半家产,作为搬家税。
    用黎知县的话说,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本地富户,把家产转移到其他州县,便宜了外人吧?
    ……
    这两个空缺,
    由范典史推荐的人补上了。
    衙门里,没人有异议。
    范典史平日里对同僚大方,很讲义气。
    背景还深厚,有李爷抬举,还是范氏的女婿。
    知县黎元五更是懒得管这种小事,
    他和李郁的合作很深,从银子到人脉,
    还有自家侄子的前程,
    所以一般的小事,他直接开绿灯。
    犯不着得罪人。
    淮西帮,悄然登上了两艘漕船,离开了苏州府。
    临行前,
    头目老郑,见到了杜仁。
    杜仁告诉他,好好干,富贵前程都会有的。
    大几十号淮西汉子,
    先布置在长兴煤矿,编入火枪队训练。
    暂时负责矿区安保,
    后面,会有更重的担子交给他们。
    漕船航行在太湖,
    老郑心花怒放,悄悄询问漕船的汉子们:
    “你们也是自己人?”
    漕丁们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自从旧苏帮被官府剿杀,新苏帮众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社会的残酷。
    加上当家的谭沐光带头,
    在河神庙里,当着罗祖的面,发誓效忠李郁。
    盟誓,
    在封建时代,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
    大部分人敬畏鬼神。
    只不过,
    李郁没有加入罗教,没有漕帮内的正式地位,
    是个隐忧,
    幸而,他并不直接指挥漕帮,而是幕后牵线,
    指挥谭沐光做事,暂时避免了很多的尴尬。
    ……
    淮西帮的消失,
    让王六,赵二虎名声大振。
    胥江码头工人互助协会,在苦力心目中的地位扶摇直上。
    不断有人要求加入,
    成员数量,急剧上升到了1300余人。
    按照李郁的授意,
    王六定下了几条规矩:
    凡协会成员,被外人欺负了,在场其余成员均有出头的义务。
    协会有义务为成员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出钱出力,出面交涉。
    成员有义务,响应协会提倡的事务。
    以上三条,
    凡是违背者,当驱逐出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