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在瞎琢磨什麽呢?」
「回皇上,奴才在琢磨这撒克逊帝国突然访问咱大清,是不是有什麽目的?」
「嗯,朕先给这件事定个基调。大清富有四海,自给自足。他若是来朝贡丶贺寿,朕当以王侯之礼待之。其他的事,一概免谈。」
「嗻。」
突然,乾隆的笑容逐渐收敛。
殿内所有大臣也跟着严肃起来,紧跟形势。
……
「朕,有一顾虑。江南盗匪虽是疥癣之患,可夷使来访,若是因此低估了我大清~」
和珅连忙抢过话头:
「奴才斗胆,求皇上昭告全城,九江大捷!」
乾隆一咕噜坐直了:
「你,你说什麽?」
「新年在即,为京城民心,为天下安定,为大清颜面,九江必须大捷!如此一来,民心振奋,四夷敬畏,士绅安心,待一年半载,举全国之兵彻底扫平江南。」
见乾隆还在沉吟,和珅又急切补充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圣人教诲,不可不听。小民何其蠢,他们听风就是雨。」
于敏中也慢悠悠开口:
「老臣附议。」
「臣附议。」「臣也附议。」
见众人纷纷赞同,已然形成了集体的智慧。
乾隆这才一锤定音:
「就依众臣工,照办吧。」
「皇上圣明。」
……
军机处拟文,六部并各旗都统衙门丶顺天府衙门都在「封印日」前2天收到。
以坐堂官的智慧,立马就悟了。
于是,一层层往下传达。
顺天府的差役敲着锣,沿途喊叫:
「江西大捷,歼贼10万。」
「江南光复,海晏河清。」
恰逢腊月,四九城本来就是闲人满地走,这一下可找到高端话题了。
街头巷尾茶馆酒楼,都是民间分析家,从军事丶地理丶道德丶甚至是风水各方面来剖析朝廷赢的必然性。
裕泰茶馆,
一群下五旗的爷们讨论的正欢时,外面传来了吵闹声。
「掌柜的,这外面是怎麽回事?」
「害,您快别提了。这白米涨到了37文一斤!诸位听听,高碑店劫道的也不过如此吧?」
69????????.??????
这一句抱怨,引来了极大反响。
下五旗的这帮旗人,最近哪个在家里不是窝着一肚子火。天天被婆娘念叨:银子不够用,市面上东西太贵!
……
砰,脸喝的像猪肝色的那三爷突然一拍桌子:
「老子就搞不懂了。既然朝廷已经击败了江南伪吴王,官兵都从江西一路杀到苏州府了。那这米价,怎麽还居高不下?」
众旗人一哆嗦,惊恐的望着老那。
那三爷也意识到自己这话僭越了,甚至有「江南分子」的嫌疑。
一咬牙,赶紧换个靶子:
「皇上圣明,抚远大将军英明。肯定是那帮奸商在故意炒高粮价!」
「那爷,这话怎麽说?」
「哼,朝廷大兵杀入江南。那漕粮马上就如山呼海啸一般涌入京城,米价嗖一下就跌到谷底。可是这帮米业掌柜的心踏马全黑了。他们就抓着这吭节,想狠狠的赚一把。」
旁边立马有人响应:
「这帮孙子够缺德!这是抓住了咱们旗人的软肋,过年大于天!」
「妈的,那咱就这麽由着他们欺负?」
……
砰,那三爷又拍了一下桌子。
「不能够!四九城的爷们联合起来,去评评理。」
「走!」
寒冬腊月,可是没下雪。
所以一路上这队伍越来越壮大,逐渐汇聚了上千旗人。
人来疯,是京旗的特徵之一。
平时有点怂,可同伴一多,这胆子就能大到天上去!灶王爷都敢拉下来抽俩脆的。
顺天府巡街的差役一看,就吓的赶紧钻胡同。
「快,回去禀告府尹大人。」
很快,这帮人就瞧见了一家正在营业的米铺子。
气势汹汹的走过去,指着米铺挂着的价格牌子:
「白米,卖38文一斤?」
夥计也有点缺心眼,强硬的回了一句:
「上午卖37文,下午卖38。明儿说不准就40文。」
「哟呵,你踏马的敢这麽和旗大爷讲话?老少爷们,揍他个兔崽子。」
一群旗人揪着夥计,推到大街上一顿暴淬。
那三爷挤不进去就在人群外面直跳,兴奋的直喊:
「砸,砸这个黑心铺子。」
……
一顿稀里哗啦,招牌被摘下来了。
各类大米被泼的满地都是。
掌柜的被打的躺在地上直叫唤,满脸是血,嘴里念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