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乾隆:秘诛国贼,开辟第2战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观者的角度欣赏一场海战。
    阿德莱德就站在他身旁。
    通过翻译讲解己方的战术。
    撒克逊舰队离开金山卫后,按照和吴国的口头约定,顺路炮击福建水师主要基地——厦门岛。
    出于对未知对手的谨慎,
    阿德莱德出动了3艘战舰丶2艘武装商船。
    其馀商船队暂在外海停泊,不介入战场。
    ……
    厦门港地理颇为特殊。
    是一个典型的「凹」字形军港,条件优越。
    对于台风经常光顾的闽南地区,这样的军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战舰免受大浪破坏。
    坏处也很明显~
    一旦被敌舰封锁,就出不去了。
    不过,
    撒克逊舰队想突入就必须先解决掉码头两侧的炮台。
    两座炮台就好比是螃蟹的两条钳子,守护着主体。
    阿德莱德和副官耳语几句。
    副官将命令传给旗手,旗手又将命令传到附近各舰。
    ……
    刘武注意到其中有1艘四级舰明显滞后,似乎在等待机会。
    他拉开千里镜,见其甲板上炮手们正在操作3门臼炮。
    「贵国的水师也装备了这种武器吗?」
    刘武摇摇头~
    ……
    清军的炮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海面腾起根根水柱,十分壮观。
    不过,
    在内行人的眼里,看到的却是炮术糟糕。
    阿德莱德低声和身边的军官说了句什麽,所有人都笑了。
    想必是在嘲笑欧洲各国,居然被孱弱的大清朝给吓到了吧。
    错把纸老虎当成东北虎了。
    这1轮炮击,
    最近的炮弹落点距离船只也有100丈,表现离谱。
    如果按照皇家海军的考核要求,炮手该被当众鞭打。
    ……
    阿德莱德捏着一块怀表,他在计算清军炮台两次炮击的间隔时间。
    炮击频率是衡量炮手素养的重要指标。
    只有形成了肌肉记忆和默契配合的炮手才能缩短装填间隔,快速发炮。
    皇家海军在航行时,
    舰长经常无缘无故的发布「作战命令」。
    然后捏着怀表,看秒针跳动,直到舱下第一轮齐射。
    计算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皇家海军的每个舰长都热衷于搞「实弹演练」,每次持续半个时辰,消耗火药速度飞快。
    以至于,
    海军部不得不出「限制令」。
    战舰巡航期间若无作战,每6个月的火药消耗量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否则由舰长出钱补齐。
    舰长们太狂热,国库吃不消啊。
    ……
    火炮齐射时,整条舰都在震动。
    刘武是木匠出身,又做了这麽久的水师指挥官。
    低声询问:
    「这条船用的什麽木材?」
    翻译直接回答:
    「橡木。世界上最适合造舰的木材。」
    「造价多少?」
    「大概在7万英镑左右,相当于你们的22万两白银。」
    刘武听了,心里酸溜溜。
    ……
    双方激烈炮战~
    清军每220息一发,皇家海军每50息一发。
    很快,
    炮台就被压制,多处中弹。
    砖木结构的几座小型炮台已经垮塌,里面的清军好似受惊的蟑螂四散奔逃。
    但是,
    位于更高处的主炮台,其花岗岩建筑足够结实。
    且,
    由于高度差。
    战舰的火炮很打得到。
    刘武走到方形船尾,观看那艘滞后的四级舰。
    博因河号舰长尽收眼底,
    低声说道:
    「伯爵阁下,看来我们的东方同行是了解臼炮的。」
    阿德莱德点点头,收起镀金怀表。
    ……
    四级舰甲板,
    臼炮猛的喷出火焰。
    大铁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高高的抛物线,然后落下。
    臼炮,实则就是迫击炮的祖宗~
    炮手们不断调整发射。
    臼炮的轰击频率远高于长炮。因其装填的难度小。
    终于,
    大约在第10发时,堪堪命中了主炮台。
    一声巨响,
    主体炮台随即垮塌了四分之一,被硬生生砸垮了。
    炮手们齐刷刷欢呼~
    ……
    刘武拉开千里镜,仔细观看臼炮的装填发射过程。
    形制不复杂。
    炮筒矮胖,炮口硕大。
    青铜炮身,铁制炮座。
    距离较远,加之水手身影阻挡,
    他不确定撒克逊海军装备的这种臼炮能否可以调整射击角度,是否可以原地旋转。
    总之,
    这是一种利器。
    作战范围绝不仅限于舰载对陆轰击,还可以作为步兵的近距离杀伤武器,相当于霰弹炮pro。
    ……
    阿德莱德和舰长低声讨论了好一会,
    突然走到船尾,
    说道:
    「作为同行,我想以个人名义赠送您一门臼炮。」
    刘武自然欣然接受。
    哪怕到19世纪早期之前,
    欧洲人出于一种很难形容的动机,并不介意将本国最先进的工业品送到东方,希冀得到认可丶尊重。
    主要还是心虚丶自卑。
    希望得到大明(大清)的认可。
    当初,
    马嘎尔尼使团进献的礼物当中就有一门重型臼炮。
    此时,躺在乾隆的内库里吃灰。
    礼物清单当中还有一架天体运行仪,被当成故障钟表送到内务府修了半年。
    大卸八块,最终无法复原。
    内务府干脆上报,夷使进献的是「欺君劣品」。
    ……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