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忠诚的山东籍干部,大举南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安府经历司知事赵百秀的耳中。
    他鄙夷的「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心里对这群穷哈哈的鄙夷无以复加。
    ……
    他心中忐忑,
    多事之秋突然被巡抚召见,不知是福是祸。
    刚到衙署门口,
    就被兵丁带了进去,跪地,磕头。
    福长安高坐上头,只问了一句:
    「你是赵百秀?」
    「回抚台,正是小人。」
    「今日起,你署理淮安府推官。以后当称下官,莫要再自称小人,官需有官威。」
    赵百秀错愕的抬头,眼眶溢出激动的泪水。
    砰砰砰,三个响头。
    「谢抚台,谢恩相。」
    福长安懒得安抚,一挥手。
    旁边的管家立马把人拉了出去,到了门口才问道:
    「赵大人,日后知道如何为官吧?」
    「知道,知道。一切唯抚台大人马首是瞻。」
    管家点点头,补充了一句:
    「要拎得清。朝廷大事一定不能办砸了。」
    「谢恩公提点。」
    ……
    从9品到7品,这种升官速度匪夷所思。
    赵百秀走在路上,只觉阳光明媚,春风拂面。
    泼天的富贵砸到自己头上了。
    而后来,
    他才明白了天上掉馅饼的缘故。
    福长安把淮安府衙一扫空,没人干活儿了。
    于是把长期在前知府常火炎手里坐冷板凳的丶被责罚刁难的,全部拉了出来。
    不问缘由,火速提拔。
    这些人肯定不会是常火炎的同党,那就够了。
    江北3府2州1厅,这样的事情都在上演。
    福长安虽然年轻,却深谙权术。
    他从骁骑营汉军旗人和自己带来的卫队里,提拔了30人进入各府各州任同知丶通判。还留出了50个八九品的实缺,待江北会战的有功者拿。
    知府丶知州丶知县一类的正堂官,他不好染指。
    皇上早有安排。
    ……
    山东济南府。
    翰林院掌院学士,纪昀突然来了。
    「奉旨,秋闱之前加恩科一次。10日后举行,凡生员丶增生丶附生丶岁贡生均可应试,取中者立即授官。」
    「济南府速派50路快马差役至全省各府各县通知,过期不候。」
     这种美事,10年难遇。
    而在交通闭塞的时代,许多人会无缘这次恩科。因为无法获得信息,或者来不及在10日内赶到考场。
    住在省城附近的秀才们,就显得很幸运了。
    他们早早赶到,准备参考。
    而关于「去江苏补缺」到底是美事还是祸事,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理解。
    京旗子弟避之不及。
    地方大族也视同鸡肋。
    可寒门秀才,却觊觎的几乎发狂。
    ……
    恩科!
    录取比例高,中举了就立即授官,补知州丶同知丶知县丶县丞一类的实缺。
    战区又如何?
    若不打仗,这等美事能轮到自己?
    按照正常流程,得先过乡试,再参加会试,最终二甲登科,也不过派去偏远小县做个知县,然后慢慢熬。
    明清两代,知县升迁难都很突出。熬到致仕的年龄都未必能更进一步。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鲁西的秀才们,或乘驴车,或步行,或坐船,发了疯般星夜赶路,目的地——济南府。
    孔孟之乡的书生们谁不怀有一颗炙热的进取心。
    其实这也没什麽好鄙视的,
    ……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
    今年的山东恩科很不寻常。
    事先没有一点兆头,乃是乾隆突然的决定。
    在他决定集体抹掉江北官吏的那一天,他就在琢磨「填缺」的事。
    战时,
    要能人,要实在人。
    京旗七窍玲珑,八面来风,实在人不多。
    很快,
    他就琢磨到了一个群体——寒门秀才。
    这些距离鲤鱼跳龙门十万八千里的书生们,一旦授官,肯定会特别珍惜,特别感恩。
    他们一定会忠诚的执行皇命。
    所以,
    老皇帝乾纲独断,把纪昀这个听话的奴才派去了山东作主考。
    只能说,
    乾隆把一切都看透了。
    纪昀循规蹈矩,严格遵守皇命「简拔一批寒门小户读书人,要信奉名教,忠贞可靠」。
    ……
    恰逢前任衍圣公孔昭焕去世,乾隆钦命其长子孔宪佩袭衍圣公,并担任副主考。
    这是一种礼遇。
    荣誉大于实际。
    「纪大人,请。」
    「孔大人,请。」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