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吴贼还没冒头,广东佬就开始搞事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摆分子。
    ……
    如今城中居民22万人,还是太多。
    黄肆决定继续疏散一半,减轻粮食压力。
    凡自愿被疏散的人都可以去崇明定居。
    官府承诺保留他们的祖屋,并且为他们在崇明提供每人不少于3亩地。条件是人在地在,人迁地无。
    出于战争的未知恐惧,许多人搬了。
    18世纪,
    崇明岛的环境比扬州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主要是台风丶海潮倒灌以及内涝。
    撂荒地多,盐硷地更多。
    对策是修筑海堤,开挖疏浚可快速排水的「井字」河道网。
    李郁令人给这10万百姓提供金属工具丶耕作农具丶种子丶还有水泥,加上水利署的现场指导,想来崇明成为成熟农场只是时间问题。
    如此大费周折,是为了配合吴国的战略——「先南后北」。
    先打下长江以南,再北伐!
    ……
    赣州府。
    寒风凛冽,天色铅灰。
    江西虽是南方,可北边有鄱阳湖平原这个大敞口,一点没挡住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
    城墙上,
    俩名站岗士兵站在避风处望着城中断壁残垣,小声议论着。
    「也不知道棉大衣何时送达?」
    「快了。我听军需官说,最晚10天肯定送到。」
    「那还行。只要不下雪,现在这身衣服还能撑。」
    实际上,
    从苏松湖3府出发的船队已经抵达了鄱阳湖,但是赣江长达4个月的断航期给船队造成了很大困扰。
    一开始雇佣纤夫,
    上溯几十里后,船主们果断放弃了,改陆运。
    上万套棉质军大衣和被子运输量繁重,从南昌到赣州还需时间。
    所谓,千算万算,总有漏算。
    大抵就是这样的。
    参谋本部内没有江西人,故而对赣江的水文特点不甚了解。
    ……
    而第5军团总指挥苗有林压根没打算等这批冬季物资,他将一封密信交给传令兵:
    「务必亲手送到南昌城轻骑兵军团兀思买将军手中。」
    「遵命。」
    传令兵双手接过,放入背负的防水竹筒内转身离开。
    这几日,
    集结到赣州府的第5军团士兵逐渐增多,总兵力超过6000。
    时机已成熟!
    苗有林召集所有军官,宣布了他的进攻令:
    「本官决定,放弃追剿进山的南赣镇残部,军团主力向西南进军,越过大庾岭,攻破梅关,拿下南雄府。」
    「诸位,有什麽疑问吗?现在立即提出来。」
    众军官沸腾,
    随即有人问道:
    「总指挥,携带大炮吗?」
    「当然!而且要带上军团所属的所有12磅炮。」
    「总指挥,大军所需粮草怎麽安排?」
    「便携乾粮全部带走,另外在周边各府筹措一批军粮。之后,咱们就在南雄府开饭。」
    「总指挥,清军南赣镇会不会偷袭?」
    「求之不得。老子巴不得他从乌龟壳里跳出来,省的进山到处寻他。」
    「总指挥,我军的棉衣棉被还未送至。」
    「不等了,我军越过南岭就不需要御寒棉衣了。广东那边肯定比江西暖和。好了,诸位,有信心吗?」
    「有!」
    军官们狂吼,瞬间屋内气温陡升。
    ……
    广州城,
    依旧是行人攘攘,热闹非凡。
    停止一口通商后,似乎并没有影响这座城市的活力。
    实际上,相关从业者纷纷被迫改行,没空哀叹,将愁绪化为压力努力的挣那一日三餐。
    反倒是总督和巡抚,颇为忧愁。
    「赵抚台,听说你又调抚标下乡弹压乱民了?」
    「哼,一帮刁民,纠集宗族,抗税抗粮。本官忍不了了,抓了首犯砍了几颗首级,杀鸡儆猴。」
    两广总督伊尔杭点点头,
    感慨道:
    「大清立国百馀载,两广还是首鼠两端丶心怀不轨。」
    「依本官看就得杀,杀的太少了。」
    赵士生白净的脸皮涨红,言语有些失态,毫无曾为翰林院庶吉士的斯文优雅。
    他是被气的。
    广州府下辖花县,
    乡民纠集百馀人公然拦住道路不让衙役们进村。
    ……
    惠州府下辖的海丰县丶陆丰县更牛皮,36家宗族联合给县衙递帖子。
    说今年田地收成不好。
    洋毛子商船也不来了,生意都停了。
    现在各大宗族是又穷又狠,县里要是敢催粮,那就是不给大家活路。
    以前的欠帐,交不了。
    明年的钱粮,估计也交不了。
    知县看了帖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