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徵收秋粮的智慧!李郁领先200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先一步赶到了河边。
    「军爷,我要交粮。」
    「凭证?」
    吴老六赶紧掏出折迭的好好的交粮凭证,递上去。
    「过称。」
    吴老六家有12亩地,条件中等,好在家里孩子不多,日子倒也凑合。
    【以当时生产力计算,一亩田的粮食产出勉强够养活一个壮劳动力。】
    过称的夥计大声报导:
    「720斤,过。」
    收完粮,文书在那张纸上盖了一个红章:
    「1776,完税证明。」
    吴老六小心翼翼折迭好,包进油纸布里塞入怀里,转身欲走。
    「老乡别走,你的奖品。」
    一把崭新的长柄锄头,淬火钢口一看就很结实。木柄上还烙了一行黑字:积极交粮户!
    烙字工序并不麻烦。
    马钢的人找了块铁,仿照活字印刷。
    烧红了在木柄上轻轻一按,字样就出来了。
    ……
    吴老六眉开眼笑,妈的,居然见到回头钱了。真他娘的开天辟地第一次!
    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
    「军爷,你们还没问我名字户籍呢?得在鱼鳞册上勾掉。」
    一名官爷,严肃的说:
    「不必了。王爷有令,以后不看鱼鳞册。村公所挨家挨户瞧一眼那张纸就行了。」
    「那,那要是遗失了呢?」
    「以抗粮论处,充军。」
    吴老六目瞪口呆。
    这是李郁的创举:
    征粮时不需对照鱼鳞册,省时省力高效。若是一个个对号入座,那个工程量太大了。
    只管收粮,其他一概不管。
    1个月后,
    村公所的人上门查看证明,范京再派些人随机抽查。
    ……
    船舱内,一袋袋粮袋子摞起来。
    一艘满了就换下一艘。
    目前的地盘大部分区域可实现水运收粮,又是节约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一艘船的运载量可以抵得独轮车一二百辆。
    李郁把算计做到了极致。
    粮食袋子都是农夫自己扛着扔到船舱里。
    别小看了这几步路的工作,如果都雇人来干,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望着那一袋袋甩进去的粮食。
    被雇佣来的夥计,忍不住提醒文书:
    「官爷,这些粮食都没有开袋取样,万一麻袋里~」
    文书矜持的笑笑,模仿经济大臣范京讲话的样子:
    「王爷仁义,信任百姓。」
    「他老人家说过,江南百姓温良敦厚,不会做那没脸没皮之事,不必抽检。我以君子之心待百姓,百姓必定以赤子之心回报我。」
    夥计听得很感动,旁边排队的农夫们听了甚至感动的抹眼泪。
    ……
    实际上李郁的真正想法是:省时省力!
    这麽个衙役如狼似虎的时代,百姓敢往袋子里掺土,或者装潮湿粮食的概率很低很低。
    不敢!真的不敢!
    大清的百姓兹要一出门,就自带三分责任。唯恐麻烦找上门,哪儿敢和官府偷奸耍滑?
    不如直接省略开袋环节,节约无数时间丶人力成本。
    啥君子赤子的,都是宣传需要。
    真实情况是:
    粮食早一天入库,西线才能早一天开打。集中全部人力物力正式展开秋季攻势——打九江。
    当然了,
    明年或者后年肯定会有聪明人发现这个漏洞,抱着侥幸心理恶意给粮食掺土洒水。
    毕竟省下的粮食才是自家的嘛。
    对此,李郁了然于心。
    明年后年就会突然增加抽检工序,凡是发现的当场拿下,全家充军,咔咔咔。来个不教而诛!
    上位者之心术,自然是遥遥领先200年的。
    以淳朴百姓之偶生狡黠,自然是算计不过的。
    ……
    附近的二十几个村子在半天内全部完工。
    船队全部满载,扬长而去。
    按照事先规定,他们会沿途给县城丶府城各官仓提供相应数目的粮食。
    其馀的粮食则送至太仓的战备仓。
    目前,有4处战备仓。
    分布在治下的边缘地带,用意不言而喻,就近支撑军队打仗。
    像这样的船队还有很多很多,穿梭在江南河网。从水线高高,到吃水深深,每天收获满满。
    各地的仓库很快盆满钵满。
    李郁惊讶的收到了一个尴尬的消息:
    「仓库装不下了。」
    「各府仓丶4大战备仓全部满了?」
    「回王爷,是的。」
    范京很开心,很自豪,他开始用数据说话:
    「截止2日前,一共收了210万石粮。预计总数会突破300万石。所以要赶紧加修粮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