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吴廷内部,速胜和拉锯之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72章吴廷内部,速胜和拉锯之争~
    第4军团只买2800支短枪,是因为库存就这麽多。
    否则的话,
    他们必定会人手一支。
    为此,
    中枢热议了好几天。
    最终,
    大家觉得这样也挺好。
    陛下也认为挺好,
    第4军团这帮士兵的家里靠着专营酒水挣的盆满钵满,又集体在扬州大搞走私。
    让他们出点血也是应该的。
    正好狠狠拉动一次重工业全链条。
    反正试验品蒸汽机已经应用,挖矿不能满足于以前的产量了,需要大幅度提高再提高。
    ……
    重工业的链条很长,
    就拿最普通的一杆燧发枪从无到有的过程举例。
    安徽马鞍山露天铁矿的矿石丶江西萍乡煤矿的焦煤一起冶炼出熟铁。
    之后,
    切削丶钻孔丶打磨抛光~
    民间的木器厂,将福建的木材加工成枪托,上漆,交付~
    民间的铜器厂,通过江浦县购买走私的滁州铜料,加工成一部分枪械零件,交付~
    民间的帆布厂,将棉麻原料加工成枪带,交付~
    之后,
    在马军工进行组装丶使诸多零件成为一杆合格的燧发枪。
    工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民间的运输业和商业~
    生产离不开运输~
    工人拿了工钱,也需要消费~
    ……
    关于《如何利用战争拉动重工业丶从而拉动整个经济》这门课题!
    陛下,用心良苦!
    无耻之徒笑笑生曾经说过:
    世间之事,凡兴一利必生一弊。
    然,
    只要利十倍于弊,就可以大力推动。
    吴国工业野蛮发展背后的代价,是交战区的生灵!
    速胜,百姓少受罪。
    拉锯,百姓很受罪。
    ……
    工业大臣杜仁和商业大臣胡雪余,
    二人私下聚餐小酌时,
    杜曾感慨:
    「以朝廷如今的军工技术和财政水准,拿下湖广之后,明年秋季即可拉出一支30万人的大军北伐。粮多丶钱多丶枪炮多,一路高歌猛进丶摧枯拉朽。」
    「之后,陛下在紫禁城称帝,传檄天下九州,再花个三五年时间清剿掉地方和边疆的残敌。」
    「帝国就彻底完成了改朝换代。」
    「但是,陛下刻意放缓进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大约是把清廷当成了磨刀石,想藉助战争磨出一个工业化。」
    对此,胡雪余也认可。
    他对工业不感兴趣,了解不深。
    但是,
    他懂钱粮懂人心,懂朝廷的运行机制。
    所以说道:
    「老杜你的判断很正确。但我还想加一句,除了全面工业化,陛下或许还有一个目的。」
    「什麽?」
    「杀人!」
    ……
    杜仁放下杯子,感受着花雕酒的滋味。
    都是聪明人,不需要说的太透。
    战争期间杀人稀松平常。没人会在意,也就没有多少阻力。
    一旦天下大定,
    帝王也要收敛杀意,转而遵守规则。
    陛下正在推行的事业闻所未闻丶见所未见。
    重商丶重技丶轻儒,
    以上随便一项单独拎出来,都够天下哗然。
    战时,
    大家专注于打赢,不会过多抗争。
    天下只要稍稍安定,许多人必定是要争一争的。
    ……
    杜丶胡2人是旧友。
    以前,一个府城知名大讼师,一个是资深幕府师爷。
    他们都属于封建时代稀缺的那一类人——「专业人士」。
    因而,
    俩人能够同桌吃饭,聊天交心。
    6大臣当中,
    就他俩最能聊得来,玩的来。
    平日里讨论的内容比较大胆,甚至有点犯忌。
    2000年的重儒薰陶,并不代表古人就真的傻了。
    吴廷内稍有眼色的中枢文官都看清楚了陛下真正想要的是什麽。
    也为此隐隐捏着一把汗,
    将来帝国平稳,
    新旧两派各自站队,朝堂内外的争斗会激烈到何等程度。
    ……
    8月15,
    第2军团破湖北武昌府兴国州(现阳新县)。
    入城后,
    枪决知州以下官绅70馀人,将男丁300馀口发配军前苦役。
    总指挥郑河安没有插手抄家,而是交给了新成立的专门机构——查抄逆产工作小组。
    这个小组级别很高,直属陛下派遣。
    成员成分复杂,
    有侍卫丶有分别来自6大臣麾下的文官丶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