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鄂版金川有创意,奈何吴军有臼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匠和铜铁料就地铸炮。
    每打一处碉楼集群,就在高山之上铸一次炮。
    兵器署的军官们认为,这是看似愚笨却最有效果的战术,充分考虑了双方的优势劣势~
    用庞大的国力压垮小小金川。
    而现场铸造的火炮,又分3类。
    一类是加强版劈山炮。
    一类是将军炮,1000斤至3000斤不等。
    最后一类是冲天炮(臼炮)。
    ……
    金川之战的情报很详实,吴军内部曾参与此战的军官就有好几个,可确定情报无误。
    既然无误,
    就可以直接照搬。
    所以,林淮生并不担心所谓的碉楼,
    他更担心襄阳,还有汛情。
    如今,夏季已进入末期。
    总体来说,今年湖广江西一带风调雨顺,没有旱灾没有水灾。
    但是,
    还是要时刻警惕,防止老天爷杀个回马枪。
    吴军在江西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不能再吃第二次。
    长江丶鄱阳湖丶修水等水域都布置了专门人手盯着,每天观测3次水文数据(深度丶流速丶以及浑浊程度)。
    ……
    停滞了数日的第2军团在得到了臼炮支援后,立即发起进攻。
    这一次,
    在山谷和山脊线一起行军。
    以部分散兵掩护炮兵沿着山脊线艰难行军。
    吴军臼炮在设计之初,
    军工署就考虑了机动能力,尤其是离开骡马后的纯人力机动,方形底座和两根硬木棍相结合。
    4名汉子即可抬起,行军灵活。
    散兵们四周散开,负责开路警戒。
    山路难行,消耗体力。
    每隔一刻钟就换一组汉子抬炮。
    1个时辰,
    其中3门臼炮终于机动到了合适位置——海拔500米的孙家垴。
    ……
    一名炮兵准尉伸出右手大拇指,用跳眼观测法粗略测距。
    对面山坡叫水井岩。
    两边高度接近。
    但人想走过去殊为不易,两座山坡中间隔着一道宽度50丈左右的山谷。
    碉楼内,
    新军也发出了惊呼:
    「对面有吴贼!」
    「开枪~」
    铅弹嗖嗖的飞来,准尉连忙躲到一大块石头后,石块被打的砰砰作响,碎片飞溅。
    他却不紧不慢的掏出一本小册子,对着数据开始苦思冥想~
    ……
    抛物线弹道难估算。
    不过,
    花了半盏茶的功夫,他还是琢磨出了最合适的角度和地点。
    在他的指挥下,
    3门臼炮分2处布置。
    其中1门布置在山石之后,进行超视野跨射打击。另外2门布置在稍远的平缓处,躲避碉楼火力。
    清军碉楼高6丈,4层。
    子母炮布置在最下层,抬枪在中层,火绳枪在最上层。
    炮手们只听得子弹咻咻咻~
    碉楼就没停止过倾泻火力。
    ……
    「报告准尉,一切就绪。」
    准尉扭头,
    看着散兵队带队的士官:
    「你们先集火一轮,听到你们枪响,臼炮就开火。」
    「是。」
    没一会,
    散兵们用线膛枪对准对面的碉楼枪眼齐射一轮,肉眼可见,表面石块有烟尘腾起。
    是否有敌人伤亡未知。
    ……
    几乎在同时,
    炮兵准尉从山石后起身,盯着碉楼。
    3门臼炮同时开火。
    15磅重的炮弹划出优美的抛物线,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地!
    全部打歪。
    准尉在电光火石间记住了炮弹落点。
    然后快速蹲下。
    大声指挥手下炮手,如何修正角度。
    碉楼内,
    清军迟来的反击也如期而至。
    子母炮的霰弹轰击,造成了开阔地1名炮手受伤。
    ……
    第2轮炮击,
    准尉没敢露头观察,在听到了巨大的动静后才敢欣然露头。
    果然,
    对面的碉楼,从顶部往下垮了四分之一。
    「好,太好了。」
    「继续轰他们。」
    臼炮的威力恐怖如斯。
    准尉又寻了一处山石,躲在后面观察炮弹落点。
    这次,
    他学精了,要求轮流开炮。
    这样他才能观察到落点,方便修正。
    ……
    一发炮弹落在了碉楼后面,烟雾腾起。
    他连忙大喊:
    「少装4两火药。」
    又一发炮弹落在碉楼左侧,他连忙大喊:
    「向右1度。」
    想让己方的大炮长眼睛,主要在于培养优秀的炮兵观察哨。
    意识到这一点后,
    陆军部甚至严令各军团,
    炮兵无论军阶高低,在任何情况都不许参与冲锋。
    若火炮损毁或者炮弹用尽,
    军团指挥官应尽力将炮手撤下,而不是编入步兵序列。
    ……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