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清版「杨家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城内死气沉沉,2成的屋子浸泡垮塌,街道上泥沙淤积很厚,臭气熏天。
    城墙上也没好到哪里去。
    污秽丶恶臭~
    猛然间,
    他明白了问题出在哪儿了。
    洪水一来,人畜尸体丶腐烂树叶丶粪坑丶各种病菌发酵混合。
    然后,
    就不存在乾净的水源了,所有人只能喝污水,即使烧开了也只是相对好些。
    聚集在城墙上的混成营士兵在吃饭和如厕这2个环节,不断产生交叉感染,以至于病死大几十号,病倒了二百多号。
    「义父,这些火炮太可惜了。」
    上百门被淤泥覆盖,生锈明显的火炮静悄悄的躺在城下。
    李郁很平静:
    「让运输署的人接手,泡水火炮全部送回马钢回炉。」
    「派兵拿下樟树镇,弄回足够药材。江西战场暂不安排攻势。第4丶5军团可在城外扎营,和老百姓保持距离,待城池整理修缮完毕再进驻。告诉南昌和九江老百姓,尽快清理掉积水和淤泥,瘟疫就在他们头顶,这不是徭役,而是自救。」
    「让商业署出面从皖南购买生石灰,用于两城消毒。」
    ……
    视察了小半个时辰,
    李郁就不愿意再待下去了,直接出城在赣江登船逃也似的离开。
    穿越到现在,
    敌人的刀枪伤不到自己了,但是看不见的病菌却可以。
    登船后,
    他反覆清洗了手掌,甚至把那双底部沾满淤泥的靴子扔进了江水。
    望着已经变成一个黑点的南昌城,李郁叹了一口气:
    「记录,立刻批准成立卫生署。召集各州县名医,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大夫加入。」
    文书立马记录在案,待靠岸后发出。
    随着吴国逐步走向正规化,各种机构也日益完善。
    原先的亲卫营显得太粗糙笼统了。
    被具体拆分为:
    警卫处丶机要处丶秘书处丶联络处,总务处。
    ……
    警卫处,下辖5个卫队,共计500人,配备战马300匹。
    机要处,30人,负责机密公文的记录丶存档丶外发。方方正正的斜跨皮革公文袋,是他们最明显的特徵。
    秘书处,5人,负责接收所有送至的公文。
    普通文件,他们可以直接草拟处理意见。李郁抽空会草草看一眼。
    重要文件,必须呈报李郁批覆。
    联络处,30人,皆为武装骑士,负责传送文件至相应的衙署或者个人。背后插着一面明黄旗帜表明身份。
    总务处,100人,职业包括厨子丶大夫丶裁缝丶马夫丶铁匠丶泥瓦匠丶木匠丶兽医等。负责一切后勤事务。
    另拥有60辆四轮马车丶2大2小四艘座船,以及相应人员。
    以上5个处室日常随驾,所有人员皆称「侍卫」。
    李郁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那里。
    ……
    其中最忙碌的当属机要处。
    每1封公文,于何时何地发出,又于何时何地送抵受命人手中,以及联络处骑士回营复命的时间都必须记录在案,有迹可查。
    秘书处最为核心,非十分信任之人不可担任,且必须精通文墨丶熟稔政务。
    卫队500人全部是打过仗的,本人或者家中受过李郁恩惠的,且家中还有其他人在吴国系统当中效力。
    他们的制服和野战军团略有差别,用上了金线和刺绣更显荣傲。
    军饷更高,即使是普通士兵每月也有10两。
    如此一来,
    卫队的忠诚和战斗力均有保证。
    总之,
    李郁对自己的安危很上心。
    匆匆离开南昌丶离开江西也是出于健康考虑。万一,染上什麽疾病呢。
    ……
    船队在铜陵稍作停留,同时补给食物淡水。
    长期驻铜陵煤矿的煤炭署长——王六,匆匆上船拜见丶汇报工作。
    李郁收下了他的书面报告,
    转而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目前的产量,能够支撑吴国的工业吗?」
    王六很笃定的点头:
    「回陛下,一定够!」
    「加上我们所控制的所有府州县,就算100个城池吧,至少有80万户城内居民。日常生活取暖全部用蜂窝煤,够吗?」
    「回陛下,冬季缺口或在3成左右。」
    李郁走到船舷,望着灰蒙蒙的码头。
    地面丶忙碌的劳工丶各种机械丶车辆,就连绿色的树木都覆盖了一层黑色的煤灰。
    再低头望去,
    靠岸的江水也泛黑,是洗煤厂的黑水。
    ……
    王六低声说道: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讲。」
    「陛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