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帝国的经济逻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46章帝国的经济逻辑~
    宿营时,
    疲惫不堪的随军反覆查看手里的牛皮地图。
    摇头哀叹:
    「这样下去不行的,我们永远也咬不住阿桂的尾巴。」
    上尉白健仁也毫无形象的躺着,嘴里咀嚼肉条。
    随口问道:
    「那你有其他办法吗?」
    「绕道。绕道顺宁府兜到清军左侧或者前头阻击。」
    白健仁诧异,盯着参谋:
    「你怎麽知道清军的路线?」
    「阿桂只有2个选择,他要麽入川,要麽入缅。」参谋思维清晰,「入川,得走茶马古道,险峻狭窄,必须丢弃大部分辎重。而且根据情报,他和四川巡抚孙士毅素来不和。所以,他肯定会走永历帝旧路。」
    ……
    参谋的绕路计划理论可行,实际很难。
    需要执行之军队士兵足够精锐丶坚决丶且人人有双翻山越岭的铁脚板。
    白健仁和一众兄弟商议后觉得可以试试,富贵险中求。
    次日,
    他们从后续友军手里得到了足够的后勤物资。
    正要开拔时,
    快马传来了最新军令。
    「陛下有令,若阿桂要离境,我军即网开一面,尾随驱逐确保其出境,且不再返回云南即可。」
    「第7军团暂驻云南,修筑边境工事,密切关注第5次清缅战争,不得插手。」
    军官错愕,参谋诧异。
    不解归不解,陛下旨意必须执行。
    于是,
    第7军团立刻放慢了追击速度。同时分兵取云南各州县,肃清残馀。
    ……
    云南无满城,极少数八旗官佐也跟随阿桂走了,所以压根就没有「大清忠良」。
    吴军兵锋一至,立马开城跪迎。
    仗打到这份上,傻子都看清楚了——大清完了。
    除了那些世袭土司~
    虽然吴廷开出了明确招安价码,且有湘西血腥前例,但愿意离开部落举家去松江府过富家翁日子的土司依旧不到半数。
    意料之外,情理当中。
    6日后,
    大批文官进驻广西丶云南丶湘西丶黔东。
    东山文官学校毕业生全部售罄,就连学校附近溜达的几条流浪狗也跟着熟悉的学生踏上旅程,蹲在县衙门口,从此高犬一等,吃喝不愁。
    ……
    最新规定:
    地方州县设正式文官5名,武官1名,文吏5名。
    任期4年,到期后必须流转。
    然而,
    数目远远不够。
    新的文官种子还没长成。
    坑多,萝卜少。
    在这种情况下,李郁从陆军的立功将士名单中挑选准尉以下200多人,外放补缺。
    这些人处理地方事务的能力有缺,但忠心足够。
    授官时,尽量安置到边疆州县。
    同时抽调一部分文吏作为其幕府师爷,辅佐处理杂务。
    ……
    李郁曾和重臣们讲过:
    未来的帝国,只要江丶浙丶粤三省可以顺利推广工业革命,赣丶鄂丶湘丶豫四省小农经济健康安稳,朝廷就可以从容应对任何问题。
    其馀省份只要不造反。
    哪怕年年拖欠钱粮,都不会造成实质影响。
    朝廷完全可以接受这些地区长期维持合理范围内的「皇粮拖欠现象」,并不打算催缴。
    遑论边疆州县了~
    赴任之主官无需才具出众,只需确保治下秩序安稳即可。
    ……
    如此论点,基于2点:
    徵税成本和用兵成本。
    阐述开来就是:
    催缴欠粮1石,需要成本1石5(官差薪俸丶运输损耗丶人为火耗),相当不划算。
    一旦逼反了百姓,还要靡费军费。
    与其石头榨油,不如经营好上述7省。
    同时将眼光投向海外,殖民南洋丶倾销欧陆。
    ……
    李郁在东山文官学校授课时,曾强调:
    帝国的根本,只有2件事。
    一,稳定有效的官僚制度。
    二,能够顺利合理地从民间活动中获得财税收入。
    这两件事不出问题,帝国就可以千秋万代。
    砸了一件事,但是另外一件事保住了,帝国也能维持惯性,继续前进。
    ……
    毕业生在临行前皆被告知,陛下崇尚「无为而治」,大家到了地方上,与其挖地三尺不如无为而治。
    钱粮拖欠无需苛责。
    白纸黑字,详细造册记录即可。
    债主不可主动放弃债主的身份,才能确保百姓们记得恩情。
    但是,
    对待治下不服王化者,绝不可手软。
    事态紧急时各地方官可自行组织武力进场,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