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爆竹声声辞旧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忽然才想起他们新院子才建设,还没有竖灯笼杆,又专门出去砍一根槐木回来。
    挖坑栽杆,两灯笼挂起来,已是早晨十点多。
    雪仿佛更大了。
    但丝毫没有影响年节的气氛,村里的炮仗声此起彼伏,依然热闹不息。
    “堂堂,去喊你江哥回来,洗洗吃饭啦。”
    大姐掀开厨房门帘喊。
    余秋堂应了,去余秋江那边找他。
    现在余秋江就住在新院,但原来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放在老地方,不方便全部搬进新院,所以他经常会在这边忙碌。
    余秋堂过来时,发现余秋江站在铁匠铺门口,看着村里方向发呆,看的太入神,他几乎走到身边,余秋江才发觉。
    “江哥,大姐喊吃面呢,辣红面,你很喜欢吃的。”
    余秋江笑笑。
    却没有立刻动身。
    余秋堂又喊了几声,他这才笑着回来。
    “刚才在看啥?”余秋堂问。
    余秋江摇摇头,“没啥。”
    “真的?”
    “真没啥,”余秋江看余秋堂还是不相信,只好解释说:“就是觉得,这样蛮好的,要是每年过年,我们都能有这样的心情,那就好了。”
    余秋堂一怔,随之也笑笑。
    “会的,日子都会慢慢好起来。”
    “但愿吧。”
    堂屋里,大家坐在饭桌前吃面。
    这张桌子至今有两米多,特别大,是余得金专门这边的一大伙人打造的超级饭桌。
    木头是罕见的漆木。
    不用刷漆,表面却很光滑,属于非常不错的家具。
    男人和孩子们都在桌上,三姐和大姐还在厨房忙碌。
    这种擀面是一把把下进锅里,每次都只能捞三碗,所以不能所有人一起坐下来吃。
    只要是擀长面,那基本上就要辛苦家里的女主人。
    其他人都坐在桌上吃饭,她们要不断下面,捞面,要是都坐在桌上,那就没人去下面。
    这倒也不牵扯太多男女地位关系,主要还是这个年代的男人,往往都是家庭的顶梁柱,需要出大力气,每天实在没有力气再做这些事。
    当然,任何时代男人都很辛苦。
    就像任何时代,一个优秀的妻子,母亲,其实也同样辛苦。
    家庭有时候就像个积木,要想摆出很坚固的形状,必须男女双方都要用全力支撑,缺乏那一块,即使另外一块再怎么费力气,积木也不会稳定。
    “大姐,你和三姐也吃吧,我吃的差不多了。”
    看大姐再次端过来三碗饭,余秋堂加紧将碗里汤几口喝干。
    “不用,你们赶紧吃,我们不急,啥时候还不能吃。”
    大姐说是这么说,但一般情况下,等到所有人都吃完了,往往面就剩下一些渣子,甚至渣子都没了。
    更严重的是,汤也被喝完了。
    那做饭的人,便吃不到一口面,只好去吃馒头。
    所以这个时代的贤惠女人,就像是被抽走了自私的那条线。
    她们活在世界上唯一的任务仿佛就是为了照顾别人。
    公婆,丈夫,孩子,孙子……
    她对周围的人都很好,却迟迟想不到为自己争取利益。
    余秋堂跟着大姐来到厨房,帮着她烧火,让三姐先去吃饭,不大会懂事的小伟和小云也来了,又将大姐换下来。
    但很快,余秋堂自己也被小云和小伟推走了,说就是下个面嘛,他们两人完全可以。
    余秋堂这才想到,过了这个年,两人又大一岁,就连小云都要10岁了。
    这么算起来,他已经整整十年没有见到哥哥春生。
    那种哥哥可能会在某个地方,暂时没办法回来,总有一天,他会突然荣归故里的念头之火,再次黯淡一些。
    哥哥,真的是没了吧。
    余秋堂觉得自己这就是一种执念。
    虽说哥哥以前对他也好,但若说他对哥哥多爱,他自己也承认很模糊,即使曾经很爱,经过几十年的蹉跎,也已然褪色。
    而他对哥哥的感情,更像是一种执念。
    想着哥哥回来的执念,已经超越了哥哥回来这件事本身。
    吃完饭,女人们收拾厨房,准备下午和晚上的饭菜,孩子们则是在院子里放鞭炮,玩的不亦乐乎。
    余秋堂则和余秋江开始整对联。
    腊月三十这日,事情特别多,大人们必须紧锣密鼓地一件件完成,要不然错过时辰,就是不吉利,会影响未来一年的运势。
    二十七赶集时,余秋堂买了毛笔,墨汁还有红纸,就是为写对联准备。
    但今天刚拿出来,余秋江一愣,苦笑着看他。
    他也立刻反应自己糊涂了。
    四叔才去世,亲族里是不能贴红对联的,必须换成黄色或者绿色。
    没办法,只好跑到村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