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孩儿刘堪 宁死不降,蜀汉最后的气节!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这话的正是来自益州派。
    听到这番话之后,一直沉默不语的刘禅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原本坚定的心开始有些动摇起来。
    不过,正当他陷入沉思之际,只见大夫谯周一步踏出,高声喊道:“不可!万万不可啊!”
    “南中之地向来反复无常,其民性剽悍难驯。
    而陛下您平日里未曾对他们施以足够的恩惠,若此时贸然前往投靠,必定会遭遇难以预料的大祸啊!”
    刘禅听了谯周之言,顿觉有理,心中刚刚燃起的那丝希望瞬间破灭,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
    “哎!”
    就在此时,又有几位大臣齐声劝谏道:“陛下!想我蜀国与吴国本就是同盟之邦,如今局势危急,我们不妨向吴国投诚!”
    “是啊!”
    “是啊!”
    随着这几声附和之声响起,越来越多的官员纷纷表示赞同。
    原来,这群主张投吴的官员大多出自荆州派系。
    “陛下,陛下啊!”
    “投吴才是当前最为明智的上上之策啊!”有人慷慨激昂地说道,随即便有好几个人纷纷附和,表示赞同此议。
    然而,谯周却只是缓缓地张开双手,脸上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
    “荒谬至极!实在是大错特错啊!”
    “陛下您想啊,从古至今,哪里有寄居于他国还能当上天子的道理呢?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依微臣所见,如今的局势已然明朗,魏国实力强大,必定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想要消灭魏国,那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倘若我们此时向吴国俯首称臣,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耻辱。
    更糟糕的是,如果吴国最终还是被魏国所剿灭,到那个时候,陛下您难道还要再次向魏国屈膝称臣吗?如此一来,便是两次遭受奇耻大辱啊!”
    “所以,依微臣之愚见,倒不如直接归降于魏国。
    “这样一来,魏国或许会划分出一片土地来册封陛下您。
    如此,既能让陛下您得以守护祖宗宗庙,使其香火不断;又可以保全我蜀汉的万千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还望陛下您务必深思熟虑啊!”
    听到这番话,刘禅不禁眉头微皱,目光朝着说话之人看去。
    当初不是信誓旦旦地说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吗?
    为何如今却要讨论起投降曹魏之事?
    一时间,他自己也没了主张,陷入了迷茫之中。
    旁边的大臣也有些怀疑。
    投南中,投吴他们都想过。
    可是投魏。
    “这,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不能降啊!”
    但是此时此刻,他们都再也拿不定主意。
    刘禅也在深思着。
    可能现在就只有投魏一条路。
    刘禅内心纠结,一时未能决策。
    于是退入宫中。
    第二天。
    朝堂之上,众人还在议论不休。
    他们所讨论的,无非是投南中。
    投吴。
    或者投魏的问题。
    没有一个要与魏军作战的!
    见事情危急,谯周这时再次上言。
    后主被谯周说服了。
    正想出城投降魏国!
    但就在这时,朝堂的屏风之后站出一人,他高亢愤怒地对着谯周骂道。
    “住口!”
    “贪生怕死的腐儒!”
    “也敢妄议社稷大事!”
    他看向刘禅,那目光中既有失望又有不甘,然后又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众臣,大声质问道。
    “自古以来,可有投降的天子?”
    这一问,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间,让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刘禅抬眼望去,只见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
    看到儿子如此义愤填膺,刘禅的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羞愧之意,但很快便被恐惧和无奈所掩盖。
    他强作镇定,试图劝解道:“皇儿,如今百官都说应当投降,大势已去啊!”
    “独汝凭血气之勇,难道汝......”
    “汝......要使我成都,化为灰烬.......?”
    这句话虽然说得很轻,但却像一把利剑一样刺进了刘谌的心里。
    面对父亲的责问,刘谌却是一脸认真,眼神无比坚定。
    他拱手道:“父皇,昔日先帝在时,谯周从未参与过国政!而今他竟敢妄议大事,还满口胡言乱语,此乃大逆不道之举!是非理也!”
    说完,刘谌扑通一声跪在了刘禅面前,眼中含着泪水,神情恳切至极,仿佛在祈求父亲能够改变主意。
    他再次拱手劝道:“父皇,如今成都尚有几万雄兵,百姓们也心怀斗志,欲与敌军一决高下。
    而姜维更是率领着全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