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国之重器,三峡大坝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国之重器,三峡大坝》
    【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国之重器,长江‘三峡大坝’!】
    【船只是怎么经过三峡大坝的呢?小船坐电梯,大船过船闸,三峡大坝总共有五级船闸,耗时四个小时,才能过三峡大坝。】
    大秦。
    “好高的水坝。”
    看着天幕上那些大船在三峡面矮小的对比,嬴政不禁眯了眯眼。
    “三峡?国之重器?”
    心中暗自盘算。
    能被天幕称之为后世的‘国之重器’的,必然是了不得的东西。
    “这后世竟也用这种斗门的方式来运送船只。”
    嬴政有些高兴,毕竟这种技术他大秦早已经用的得心应手。
    只是规模和大小远没有天幕上看的这么大而已。
    能够和后世用同一种‘技术’,这让嬴政有一种真实的,距离‘科技’如此之近的感觉,让他有些兴奋。
    【三峡大坝,可以阻挡万年一遇的洪水】
    【当上游大面积降雨的时候,它可以把水库的水先排空,然后蓄水,蓄水量可以达到1550个西湖。】
    五代十国。
    前段时间颇费力气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的钱镠一时间也被这后世宏伟的重器给震的说不出话。
    “可挡万年一遇的洪水,蓄水量可以达到1500多个西湖?!”
    西湖究竟有多少水,根本无法算清,而没想到,后人用的计算量,竟然是——西湖。
    他大量兴修水利,可不就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保障农业发展。
    这一切,都远远比不上这一伟大的工程啊。
    “后人果真有移山填海之能,这大坝,也不知晓是如何修建的……”
    当然,话虽如此,钱镠也就想想而已,这种事情,他们这个时代肯定是做不到的。
    大宋。
    赵匡胤看着羡慕。
    “如此工程,岂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南方水患?”
    “万年啊,从上古时期到如今,才多少年。”
    因为后世的世界已经远超想象,所以即便是后人所说万年一遇,他也深信不疑,不觉得是后人吹牛。
    同时,他也因此想到了北方黄河水患加剧。
    “唐末以来乱世多次改道黄河,致使水患加剧,也不知晓到了后世是否解决。”
    “想来长江有这三峡大坝,黄河也一定有它的治理方式吧?”
    “只是不知晓能否一劳永逸。”
    战国时期。
    李冰父子认真的看着天幕,不禁感慨。
    “这后世又一水利工程,每每出现,皆是这种难以想象的宏伟蓝图。”
    “若无后世那些工业造物的辅助,单凭人力恐怕是做不到的。”
    大明。
    崇祯时期。
    崇祯皇帝羡慕的看着天上的三峡大坝。
    “不知晓后世在黄河沿岸有没有修建这样的大坝。”
    “如此蓄水储水,岂不是可以旱季放水,雨季储水,减少水旱灾害发生了。”
    “1500多个西湖?”
    崇祯无法想象这究竟是多大的体量。
    但是听着就让人感到振奋。
    “哎……”
    但是这种事情只能想想,连军饷都发不出来的他,哪有钱去建设呢。
    “陛下,待我大明平了建奴,这样的水利工程,我大明一样可以修建。”
    “或许不及天幕上所言之三峡,但同样能够缓解北方旱灾。”
    袁崇焕开口说道,他最近的目的就是让崇祯再次信任他,让他去镇守辽东,最差也要在其他地方统兵,而不是只在皇帝身边做个可有可无的参谋。
    但是崇祯只是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只是不知晓我大明有无治水的名臣,天幕没说啊……”
    崇祯感到有些可惜,天幕提及的人物,他只找到了一部分,而且也没有擅长治水的人才。
    大唐。
    “这后世的工程还真是惊人。”
    “如此储水量定能调节降雨不均,以减少水旱灾害发生。”
    “后世华夏十四万万人口,我大唐如今不足两千万。”
    “虽建不得这三峡,但是若考察我大唐水旱河流情况,或可依据我大唐国情建造一些适合的水利工程。”
    历朝历代,这都是必须要做的事。
    李世民更是早早的想到了这个,只是因为天幕今日提及,再重申一遍罢了。
    “只是不知晓我大唐是否有擅长这方面的人才?”
    “此前天幕曾言明朝的忠臣武将,或是东林阉党。”
    “不知晓除却此前给出朕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还有谁堪用啊……”
    “诸卿若是觉得自己有此能耐,也可毛遂自荐。”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群臣们,忽然笑了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