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华夏各个时期水稻产量是多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华夏各个时期水稻亩产是多少?】
    万朝观众们早已经习惯,天幕许多时候会连续播放几个有联系的视频。
    不过,刚刚看过后世的总产量,他们对于后世的亩产是多少也极为好奇。
    【一万年前,水稻:亩产55公斤】
    “一万年前?!”
    嬴政被吓了一跳,他从天幕此前给出的时间来计算,天幕距离他也不过才两千多年,在上古一些数到三皇五帝,还不到五千年,在古老一些,他就完全不了解了。
    “后人怎么知道一万年前水稻就有人种植了的?而且还知道产量?”
    尽管对于后人的能力已经是充满了信心,可这个问题依旧让嬴政无法理解。
    【春秋时期,小麦:亩产53公斤】
    【战国时期,小麦:亩产63公斤】
    嬴政看着天幕上的这个数据,点了点头。
    “我大秦的产量估计也就在这个数字。”
    【宋朝,小米,亩产225公斤】
    【明朝,黄米,亩产333公斤】
    【清朝,小米,黄米,亩产400公斤】
    大汉。
    “这后世的朝代黄米和小米亩产量这么高吗?”
    刘彻挑了挑眉,看到后世的明清朝,这小米的产量竟然如此之高,不免有些好奇。
    说真的,他此前看到的天幕播放的清朝的画面,明明普通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结果,产量竟然这么高?
    “粟和黍的产量如此之高?”
    刘邦也是被天幕上的数据给吓了一跳,这还是他此前印象里穷破的清朝吗?
    他大汉朝要是能有如此产量,恐怕那天幕上所说的什么武帝,什么封狼居胥,他这一代就可以完成了。
    “这后世的明朝清朝怎么做到的?”
    清朝看起来和他大汉相比,在天幕上看起来没有如后世那般令人绝望,所以刘邦不禁多了些想法。
    [1958年,高粱,400公斤】
    大清。
    “1958?”
    乾隆掰着手指算了算时间。
    “1945年打赢倭奴。”
    “1958年刚好第十三年。”
    “400公斤?嗯?400?”
    乾隆愣了愣,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他本来以为,后世那么多人,而土地又不会变多,毕竟后世的领土似乎还不如他们大清。
    亩产应该会很高,才能养活那么多人,怎么才400公斤,虽然不是一个作物,但是相较于他大清的主要作物产量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
    【1976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亩产超过600公斤。】
    “嗯!?!”
    大唐。
    李世民瞳孔微微一缩,虽然早就料到只要提及后世的粮食产量,那必然是要远超过他们这些前朝的,但是这动辄他们几倍的产量,依旧让他感到心惊。
    说实话,李世民觉得他要是能找到个产量增加个一两成的稻种,他都能高兴的半年睡不着觉。
    “不对!还不够,后世可是有十几亿人,亩产600公斤虽然惊人,但恐怕还不够啊!”
    大宋。
    “亩产量竟然是我大宋占城稻的一倍以上,这个叫袁隆平的后人的杂交水稻是在哪找到的?如此惊人?”
    许多对大宋粮食亩产有研究的宋人不禁心跳加速起来。
    【2004年袁隆平超级水稻,亩产超过800公斤。】
    大清。
    “2004-1976=28”
    “只不过过去28年又增加了这么多?”
    康熙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天幕上的数据。
    此前的各个朝代的增加,都是几百年换个朝代,某一种作物的产量增加了一些,并不算太多。
    但是自从进入了他大清之后的这个朝代,几乎是将原本他们这些古人可能几百年的成果,缩短到几十年就能翻一番。
    大唐,李世民一脸艳羡的看着天幕上这长得快人高的绿油油的‘超级水稻’,咽了咽口水。
    亩产800公斤,那岂不是说只一亩地就能养活两个人?
    “超级水稻,朕也想要啊!”
    【2014年袁隆平溆浦示范点,亩产超过1000公斤】
    【2021年,袁隆平团队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
    似乎是觉得此前的600公斤和800公斤这种已经是古人遥不可及的成绩微不足道,天幕马上又抛出了两个重磅炸弹。
    一下子把万朝古人惊的七荤八素。
    “真乃农圣啊!”
    “数千年我华夏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直到农圣手中短短数十年连翻数倍!”
    正在写《史记》的司马迁激动的抹了抹眼角的热泪,赶忙提笔将农圣袁隆平的史记写进了《史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