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口气看完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特别是朱棣一开始只有八百人,占领了北京之后也不过只有几万人而已,而他面对的,是举国之力的,开国时期兵威正盛的大明。
    如此悬殊的兵力,便是他亲自来指挥,也不敢说有多少胜算。
    战国时期。
    孙武最近也在认真学习后世的战争以及天幕所讲述的‘历史’上的战争,想着是否能够充实一下自己的孙子兵法。
    可即便是他,看到了这里,也不禁一时间沉默无言。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怎么这建文帝的军队十数倍于燕军,为何会一败再败啊……”
    大宋。
    赵匡胤此刻释怀了。
    看着这位逆天的明朝皇帝,他叹了口气。
    “也就是这打过来的还是自家人,不然这朱允炆在后世的名声估计也没见的就比我大宋的那三位卧龙凤雏强哪去。”
    “也不对,若是换了那高宗来,估计也不能被撵下皇位。”
    “毕竟他那胆小怕事的样,恐怕早就给四叔下跪求饶了。”
    大明。
    洪武时期。
    朱元璋的脸色很不好看。
    又因为得知了自己妹子和标儿的病逝而大起大落。
    此刻他也不太能冷静思考。
    他看向自己的儿子朱标。
    只见朱标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朱元璋现在是又伤心又生气啊。
    要不是知道自己的儿子病逝的消息,他恐怕现在已经抽出鞋底去揍朱标了!
    这个建文帝这个小王八犊子!最让人生气的是他竟然还是老大的崽!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能完美的避开所有的正确答案!逆天到这种程度,他真的是要被气死了!
    “咱的雄英呢?”
    “为什么即位的是朱允炆这个蠢货。”
    “不看了!”
    “咱要去看咱大孙!”
    如今的朱雄英,可还只有七岁,总不能也夭折了吧?
    天幕没讲,但是朱元璋却心底怀疑有这种可能,更是心惊胆战,再也耐不下心去看接下来天幕要将的事情,直奔着自己大孙住着的南宫而去。
    洪武后期。
    马皇后、朱标。朱雄英早已逝世。
    此刻正和燕王朱棣,以及太孙朱允炆一起观看天幕的朱元璋,眼眶流下滚滚的热泪。
    他的面前,朱棣和朱允炆都老实的跪着。
    看到朱元璋不时扫过来的目光,两人都不自觉地感到浑身发冷。
    【1405年,朱棣开始第一次派郑和下西洋,之后连续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清。
    “劳民伤财之举。”
    “还说的这么好听。”
    乾隆有些不满,听这意思,后世人对这种事情竟然这么感兴趣。
    要说下西洋,他大清是下不了吗?
    只要想,就是七十次也下的了,只是他们不想而已,不知道有什么好说道的。
    【1406年,朱棣派遣名将张辅率领20万大军灭亡安南,改安南为交趾,从中原脱离了五百多年的故土,又重新回到了中原的怀抱。】
    大宋。
    赵匡胤:“……”
    此刻已经知晓了大宋有约莫三百年左右历史的赵匡胤,不禁尴尬的抠脚。
    这五百年,可不就是唐末乱局,以及他大宋的历史吗?不止如此,还要加上那同样丢失了数百年的燕云。
    可想而知,后人在谈及这种事情的时候,想到的是朱元璋和朱棣,唾骂的是他老赵家数百年无法收复失地。
    这么想着,他不禁生气的狠狠的踹了两脚自己身旁宋驴宗。
    “那高粱河之战,你是怎么输的这么惨的啊?”
    “给朕好好反省!”
    气哼哼的赵匡胤,看到这么个晦气的东西就觉得生气。
    这天幕说了半天,讨论起朱家起码好有个朱棣能说道说道,讨论起他们家好家伙是一个都没有啊。
    【1408年,中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历时五年,正式编纂完成】
    大清。
    “看样子这种修书在后世也算的上是大功一件啊。”
    乾隆眼睛一亮。
    “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那朕就把《四库全书》修成最大的百科全书!”
    “超过他朱棣。”
    “顺便来一次清理民间搜书,清理清理对我大清不利的书籍。”
    【1410年,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残余势力,亲率五十万明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
    【这次北伐,明君在飞云山大战中,大破蒙古铁骑,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1414年,鞑靼部惨遭战败之后,与其敌对的瓦剌部开始发展壮大,觊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