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明末女将,秦良玉(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公元1630年,皇太极率十万八旗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进抵北京城外,明朝廷再次下诏命诸军边镇勤王。】
    【秦良玉接旨以后,再次带领白杆军日夜兼程赶到北京,朝廷发不出粮饷,她便将自己的全部家资作为军饷。】
    【京城解围之后,崇祯帝亲自在紫禁城平台召见了秦良玉,除赏赐金银之外,还亲自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其中,第一首诗的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至今脍炙人口,为人传唱。】
    大明。
    崇祯时期。
    “这、这是朕写的诗?”
    此刻尚未经历过这些的朱由检有些惊喜。
    不说此诗水平如何。
    他可从未给任何人做过诗。
    这连作诗四首,足以见得未来的自己有多么推崇‘秦良玉’。
    “多谢天幕,祖宗保佑……”
    “赐朕如此忠贞良将,巾帼英雄。”
    天幕背书,虽然令人惊喜,但是当在天幕上看到了自己的诗句,崇祯又多了几分窃喜。
    不仅仅是自己卖弄的文采,足以让天下人都见到。
    还有的是……他并不是识人不明之人!
    即使天幕不讲,他不也在未来认识到了秦良玉的能力了吗?
    说着,崇祯还忍不住念述了几句,天幕上的诗词。
    “……”
    身旁,袁崇焕有些羡慕的看着天幕上这位被后世评价极高的女将军,看着朱由检那副听的入迷的模样,心底幽幽的叹了口气。
    可想而知,秦良玉已经简在帝心,日后的仕途一片坦途。
    纵然其犯些什么错,因为有这天幕背书,崇祯也不可能对她做什么。
    毕竟皇帝的威信,可真的不如这宛若神迹的天幕。
    反倒是他。
    因为之前吹嘘五年平辽。
    再加上崇祯看到了大明灭亡。
    日后想要再起复,就难了。
    不过……
    “陛下,天幕上说建奴会从喜峰口入关,此处多年未曾修缮,我大明要早做准备啊……”
    大唐。
    “嗯……”
    李白笑了笑,将这几首诗记在了心里。
    没有用到什么唐朝之后的典故,而且通俗易懂。
    “风格庄重、典雅,还算不错。”
    “比那什么后世的AI写的好得多,毕竟是真情流露。”
    “不过我怎么觉得这崇祯此诗也有借赞誉秦良玉,抨击其他臣子的感觉。”
    李白摇了摇头,他只是感觉,并不确定。
    毕竟……他对明朝的历史了解,仅限于天幕讲述的这么一点。
    朱由检想的什么,他也不可能知晓。
    洪武时期。
    “好啊!好啊!”
    “咱就说咱这位小崇祯不是什么昏君。”
    “哪怕没有天幕,他也是有识人之明的。”
    “……”
    朱元璋有些激动,末代皇帝为忠臣良将作诗四首,极其推崇天幕也认同的人,对他大明,绝对是有好处的。
    虽然朱元璋也知晓现在讲这些都为时尚早。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好啊,写的好啊,比咱写的好。”
    朱元璋认同的点点头,自己后辈的文学造诣,用他的水平来看,十分的不错!
    小时候没上过学的朱元璋,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后代子孙能有几分文采,在他这里可是加分项。
    大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讲述的事情,不禁对明朝的这个亡国之君产生了几分羡慕。
    “这崇祯虽为亡国之君,但到底也不算太差……”
    “可惜生在末世……”
    自从天幕讲述崇祯的事情以来,并未没有说过他太过离谱的操作,比如像徽钦二帝那样,要么让位跑路,要么找个道士整个什么六甲天兵。
    所以在知晓了自己大宋后面会出这样的君主之后,赵匡胤看明朝的这个亡国之君,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毕竟不能要求太多,王朝末期肯定问题一堆,解决不了也是正常的。
    大唐。
    虽然这四首诗做的不错,想来作为当事人的秦良玉一定也感动的不行。
    可是……
    李世民更加在意的,是另一点。
    “1630年,好像是那个崇祯登基后不久。”
    天幕上给出的公元纪年法,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公元元年是哪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