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听听这天幕,是怎么评价咱的这位后人的——励精图治,朝前夕惕。”
    “再听听,他的遗书说的是什么———虽朕德薄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有哪个亡国之君是会被这般评价的?”
    “有哪个亡国之君能说出这样的话?!”
    “嗯?你们以为呢?”
    朱元璋的气像是消了些,语气也比刚刚略微平复了些。
    但众多大臣们沉浸在朱元璋的暴怒之中,不敢言语。
    不说话,可不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于是,他点了句在群臣中很是有威望的李善长。
    “李太师,你觉得呢?”
    “你觉得这崇祯,是昏君吗?”
    被点到的李善长眼皮跳了跳,只觉得心中有些不安的情绪在酝酿,他迅速思考着皇帝的意图,可是时间太短,完全无法想象出具体用意,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陛下,臣不知晓,这位崇祯皇帝是陛下的第几代子孙,也不知晓他究竟做过什么,但是臣以为崇祯皇帝既然会被天幕这般评价,想来应该不是昏君。”
    听到这话,朱元璋那凌厉的眼神眯了眯,隐约透出几分不善的目光,但是很快就又被他隐藏了下去。
    这老狐狸。
    说话倒是不留痕迹。
    一张嘴就是臣不知晓崇祯如何如何,但是天幕说了好,那想来是好没错。
    可谓是一切责任都在天幕,我只是陪陛下你看天幕而已,什么观点都没有发表。
    这副生怕说错了话的态度,朱元璋自然明白的很。
    不过,有他这句话就够了。
    朱元璋接着问:
    “那你觉得,既然皇帝不是昏君,为何我大明朝会走到天幕画面上的那种地步?”
    “……”
    被问到了这个问题的李善长感觉自己的额头有些冒汗。
    如果是平时,朱元璋问出这个问题,他或许还能认真思考一下,然后认真解答。
    可是……换做了现在这种,刚刚天幕播放过明朝要灭亡的视频,朱元璋来问。
    这要是说错了一句话,那还得了?
    “这、这……”
    李善长其实并不太赞同朱元璋的说法,毕竟……崇祯皇帝本人究竟如何,他们中没有人知晓。
    天幕也只是短暂的评价了两句,用来表达惋惜之情。
    而崇祯的遗书,也只能代表他的一面之词,总而言之就是——信息量太少了,完全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以及……前段时间天幕播放百代成史中,连续说了数次的天罚……
    想来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这是能说的吗?难道告诉朱元璋,说你老朱家是因为被天罚了,所以亡了?
    敢说这句话,他九族估计在地底下都得谢谢他啊。
    只是又不能一直耗着,瞧见朱元璋已经等不及了,李善长还是只能选择了一个自认为的最优解:
    “臣、愚钝……”
    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朱元璋虽然烦闷,但是倒也可以预料到。
    今天这件事太过严肃,他们不敢说也正常。
    “治理国家的是皇帝和大臣。”
    “天幕说了皇帝没有问题,那你们说说,是谁的问题啊?”
    定了个调子,百官们俯首而拜。
    “臣等有罪!……”
    集体认罪的话,也就无关痛痒了,众位大臣们虽然认罪,但是心底却是松了一口气。
    况且这后世的事情,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只不过,有些个头脑灵光的大臣们,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开始深思皇帝今天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何。
    李善长更是心思转的飞快,思虑着朱元璋最近的动作。
    “众位爱卿何罪之有啊。”
    “咱说的,是天幕上,崇祯的那些臣子们。”
    “你们没听到吗?”
    “虽朕德薄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轰!
    李善长仿佛一下子通透了,他瞳孔一缩,意识到了皇上这似乎要有什么大动作……
    要借题发挥啊!
    怪不得刚刚愤怒成那个样子,马上两句话就又平静下来了。
    生气什么的都是假的,想要达到政治目的才是真的。
    不过,似乎并不是所有的大臣们都像李善长这么聪明。
    有许多还一头雾水的蒙在鼓里,不知道朱元璋究竟是什么意思。
    “看起来,后世的大臣们,和一心为国的众位爱卿不一样啊。”
    “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朱元璋叹了口气,也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有着更多的情绪表达,说完,他就静静地注视着群臣。
    此言一出,又有一些机灵的官员们听出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