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皇后梁妠以为杨、徐二州盗贼盛强,恐致天下惊扰致乱,便使中常侍诏宣李固等重臣入宫商议,欲将皇帝驾崩之事先秘而不宣,待所征诸王侯到京,方才发丧。
李固奏道:帝虽幼少,犹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乎?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近北乡侯薨逝之时,阎后兄弟及江京等亦共掩秘,遂有孙程手刃之事。此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
梁后从奏,即暮发丧。乃扶太子刘炳即位于顺帝灵前,时年只有二岁,是为汉冲帝。
只因冲帝幼小,不通事务,皇后梁妠便被众臣尊为皇太后,奏请临朝听制。
当年十月,冲帝即位未久,日南郡蛮复又叛汉,起兵攻烧县邑,又与九真蛮联结。
交趾刺史夏方勇担重责,力挽狂澜,多方抚慰,叛蛮尽皆降服。
消息传至洛阳,梁太后以夏方平蛮大功,迁为桂阳太守。
十一月,阴陵人徐凤、马勉在九江郡(今安徽寿县,并非江西九江)起义。
徐凤身穿红衣,戴黑色绶带,自称元上将军;马勉身穿黄衣,携挂玉印,佩戴皮冠,自称黄帝;又置百官,建年号,驻屯于当涂山中。
义军攻略郡县,杀县令长,又遣黄虎进攻合肥,声势颇盛,震动京师。
次年三月,九江都尉滕抚、御史中丞冯绲等集合全州郡兵,共得数万人众,进剿当涂。历经数战,义军大败,马勉战死。
徐凤拼力突围,率领余众转攻东城,却被下邳人谢安率领宗族武装战败。
谢安杀死徐凤,传首京师,起义遂告失败。
时有道家术士于吉,以张道陵所传道教早期经典为蓝本,编定《太平青领书》四部一百七十卷,用白绢抄写,朱书标目,伪托是在曲阳泉水上得自神人传授。遂命门徒宫崇携至洛阳,献于朝廷,欲以此为进步之阶。
朝廷三公四府众卿观之,见其书多言阴阳五行、神鬼玄术、天地灾异,又杂糅道家、阴阳五行家及谶纬家学说,便皆斥为荒诞不经。
梁太后闻听众卿之奏,遂命束之高阁,列为禁书,并将宫崇逐出京城。
宫崇狼狈逃回,还报师父。于吉闻说大怒,因自留底本,便命众徒多加抄录,使其流行于民间。因以“太平”为号,宣传公大均平,创办太平道,与张道陵五斗米道平分秋色。
此时又有会稽上虞人魏伯阳,性好道术,修真养志,又博学能文,精通谶纬诸书。曾作《周易参同契》三篇,又补遗一篇。所述多用寓言,语义隐晦,可有不同解释。
众徒因问:何谓《参同契》
魏伯阳:你众人不知,“参”谓杂,“同”谓通,“契”谓全。我之教义,取名《周易参同契》者,是因与《周易》理同义合也。
其书著成,魏伯阳便以此传授洛阳市令淳于义,逐渐流传于世。
由此天师派、鬼谷门、太平教等各派道家大兴,诸子百家之门渐衰。
镜头转换,按下江湖中事,复说东汉朝廷。
汉冲帝即位,梁太后临朝称制,诏命改次年为永憙元年,大赦天下。
未料冲帝刘炳年功体弱,继位不久便即患病,久治不愈。大将军梁冀征召汉章帝玄孙、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到洛阳都亭,准备等汉冲帝去世后,立为皇帝。
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日,汉冲帝病重不治,溘然长逝。太后梁妠与大将军梁冀定策宫中,派梁冀赍持天子符节,以王青盖车迎接刘缵,进入南宫。
正月十九日,刘缵承即皇帝大位,是为汉质帝。皇太后梁妠依然临朝称制,梁冀依旧拜为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
当时内忧外患并生,风雨飘摇,政权难以为继。内有杨州、徐州大寇侵扰州郡,外有西羌、鲜卑及日南蛮夷并起,攻打城池强抢暴掠。赋税征敛频繁,官民财力困乏枯竭。
皇太后梁妠为此日夜勤劳,不敢稍息。于是依靠贤能之士,委任太尉李固等人,选拔重用忠良人才,努力推崇节俭,贪财纳贿者多被诛除废黜。
永憙元年三月,朝廷内部渐安,梁太后方得腾出手来,专心对外。于是下达诏旨:命以滕抚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联手,相助御史中丞冯绲,征讨扬、徐义军。
滕、赵二将领旨出兵,联合冯绲东下徐、扬。迭经三战,于是大败义军,诛杀范容、周生,并其部众千余人,残部尽皆逃散。
范容、周生起义遂告失败,因此天下肃然安定,宗庙得安。
大将军梁冀虽然身无尺寸之功,但却依仗太后势力,更欺质帝年幼,于是专擅朝权,滥施暴力,忌妒陷害忠良。更多引用邪说歪理,诱导太后梁妠,使其疑惑甚至失误。
梁妠虽然勤政,但又过分相信宦官,对其滥加封赏宠幸。因此天下士人大失所望,各怀自保私心,渐渐不以朝廷为重。
镜头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