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 成汉宫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雄性情宽厚,简省刑律法纪,极有声望。氐人苻成、隗文降而复叛,再又归降,李雄皆恕其罪,优待接纳,由此夷夏各族安定。
    当时海内大乱,而蜀地独安,归附者络驿不绝。
    李雄兴办学校,设置史官,听政处事之余手不释卷。公事少而劳役不常,百姓富庶殷实,闾门不关,劫盗不兴。有将领进献金宝得官,丞相杨褒谏阻,李雄逊谢。李雄曾因醉酒而推搡中书,杖打太官,杨褒复进言,李雄则戒酒。
    画外音:李雄作为一国之主,纳谏如流,在当时诸国之中实为罕见。但其治国少仪,官禄无差,排位无别,官民服饰皆一;行军无主,战不成列,胜不谦让,败不互援,攻城掠地常以掳获为先。此其失误之处,虽然皆系小过,但较武侯孔明治蜀之时,则差之远矣。
    李雄既死,群臣便依遗命拥扶李班即位,为其父举哀治丧。
    此后朝中政事,尽委于李寿、司徒何点及尚书令王瑰三人。
    李雄庶子李越当时出屯江阳,闻父亲已死,乃至成都奔丧,欲与其弟李期阴谋作乱。
    字幕:李期,字世运,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
    李期自幼聪慧好学,二十岁时既能作文,轻财好施,虚心纳才。初任建威将军,父李雄令诸子和宗室子弟各凭恩义聚众,诸子招士至多者不过数百,惟李期招至上千人。
    其所推荐人才,李雄亦多半任用,故此朝中长史、列署等官,有不少出自李期门下。
    李班之弟李玝暗中闻知李越回朝,勾结李期之事,急入宫密告其兄。
    李班:父亲过世,我兄回来奔丧,偶与其弟沟通,似无不可。
    李玝:帝王之家,不许私情。依弟之意,陛下可急遣李越返回阳江,休使其在成都久留;且宜封李期为梁州刺史,使其离京往镇,则庶无内变发生。
    李班听了,以父亲丧期未完,不忍心如此对待兄弟,于是说道:既是二人合谋,贤弟可代我引兵五万出屯涪城,则彼二人必不敢为变于都城。
    李玝见兄李班不肯采纳己谏,于是无奈,只得引五万兵出屯涪城而去。
    李越不乐大位落于李班之手,于是密入李期府宅,日夜谋划政变之事。
    李期犹然服念兄弟之情,不忍为乱。
    李越说道:川蜀之地本乃我家之天下,父王反嗣位于伯父之子李班,实不甘心。今我兄弟同心,何不合力除之以代?我虽为兄,但事成后愿推弟为主,弟以为如何?
    李期于是意决,说道:如此某有计矣。今先父丧期未完,待明日李班来殡宫哭灵,我兄弟二人可各领心腹二十人,身藏利刃,伏而杀之,而后取其大位,兄谓如何?
    李越沉吟道:此计虽善,只恐百官不服。
    李期笑道:此事易耳。只需使人诬告李班谋弑君父,自夺大位,我二人奉太后之诏杀之伐罪,其百官谁敢忤逆于我?
    李越抚掌称善,于是二人商议已定。
    次日平旦,李越、李期各领心腹家将二十余人,身藏利刃入于殡宫埋伏。
    不一时李班果至,将随从止于宫外,自行入内,望李雄灵柩拜哭于地。李越从帏后纵出,只一刀将李班砍翻在地,复一刀砍下头来。
    李班部从大惊,欲持刃入殿,被李期引部将阻住,大喝道:尔等不得无礼!李班谋弑我父,逆夺大位。我与兄李越奉太后密诏杀之,其余人等皆不知情,降则免罪。
    李班随从闻此,又见主公已死,再斗无益,于是各弃其兵,俱随宫人各散。
    李越即出前殿,召集文武百官道:李班欲速得大位,谋杀我父,我故杀之。我弟李期素有仁德于众,可登大位。诸公宜奉我弟为成都之主。有不愿从者,以李班为例!
    众官大惊,相对无言。
    李越既命家将,扶持李期登上帝座。
    李期让之再三,方上龙位坐定。李越率领群臣罗拜,山呼万岁。
    李期即位,乃改年号为玉恒元年,以兄李越为相国,加大将军;以叔祖李骧之子汉王李寿为大都督,皆录尚书事。
    朝中文武大臣见李期弑杀李班自立,皆都不服。
    李班舅父罗演与汉王李寿之相上官澹密谋,欲联合谋杀李期,复立李班之子。不料谋事不密因而败露,李期反杀罗演、上官澹,以及李班之母罗氏,并诛杀李班弟李都。
    李期又派从叔李寿引军至涪城,讨伐李都之弟李玝。
    李玝自知不敌,弃城东逃,引家眷部曲自巴郡下船,自长江顺流而下,至建康投降东晋。
    李期尽除李班一党,遂大封宗室,重设百官。立妻子阎氏为皇后,封李寿为汉王,任为梁州刺史、东羌校尉、中护军、录尚书事;封兄长李越为建宁王,命为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任命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为司徒。
    李班一党既除,李期此时不复重视先父李雄各位旧臣,只宠任亲信尚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