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论迹不论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别的百姓不好说,但是去年租种官府田地的那些百姓肯定会。”王安石十分肯定道。
    “介甫为何这么如此肯定?官府收租更少,那些百姓虽然没有积蓄,但是今年丰收,日子也不算难过才是。”赵兴疑惑道。
    “殿下有所不知,这些百姓之前都是地主乡绅的佃户,被剥削的厉害,几乎都没有积蓄。耕地使用的牛和器具都是从官府借用的,但是长此以往肯定不行,百姓也想有自己的牛和器具。今年虽然丰收,但是粮价也随之大跌,百姓还需要换取别的生活物资,剩不了什么的,哪有钱购买农具耕牛。”王安石说道。
    这些都是他这段时间下乡调查到的情况。
    因此他说出来十分自信。
    “倒是孤有些理想当然了。”赵兴微微摇头。
    确实,丰收对百姓来说既是好事,也非好事。
    谷贱伤农!
    那些所谓的盛世,非常喜欢用粮价来衡量。
    赵兴记得他曾经看过一篇帖子,说开元盛世之时,粮食最便宜的时候斗米五钱。
    一斗米是十二斤多,虽然每个朝代斤量不同,但也大差不差。
    一斗米五文钱,何等便宜?
    然而盛世物价上涨是肯定的,粮食便宜,别的东西价格却在涨。
    所谓的盛世,百姓真的过的幸福么?
    普通百姓几乎只靠种地,所有收入都是地里的产出,财米油盐都要靠卖粮来换取。
    当然了,赵兴并不是贬低盛世。
    别的不说,盛世之下的百姓最起码不至于饿死。
    “既然如此,那就推行吧。”赵兴说道。
    “是!”王安石应了一声,微笑道:“臣最近下乡了解民生,发现从官府租种田地的百姓,好像都供奉了太子殿下的长生牌位!如今殿下可谓是万家生佛!”
    长生牌位主要是为活人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感谢恩德,祈求福寿、健康、增福、添禄、消灾等。
    一些人受了恩惠,就会为恩人立个长生牌位,上面写着恩人的名字,每天清理牌位,上香供奉。
    “这…”赵兴闻言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被人天天上香供奉,还是个牌位,总感觉跟祭拜死人似的。
    “还有不少百姓还想来汴京亲自感谢殿下,却有些担心,因此不敢前来。”王安石说道。
    赵兴闻言心里很是复杂,他想要变法,是为了百姓么?
    或许有,但是并不多。
    变法更多的还是维护统治。
    君如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很多人以为这句话是李世民说的,其实李世民只是引用。
    实际上是出自《荀子·王制》。
    统治的稳定与否,确实取决于百姓。
    贪官污吏横行,奸臣当道,说到底损害的还是民心。
    若是百姓生活富足,哪怕有人再怎么忽悠,也没多少人愿意造反,天下自然稳定。
    赵兴不算什么好人,因为他清楚百姓的重要性,所以才想着善待百姓。
    百姓的感激在他看来受之有愧。
    不过赵兴很快就释然了,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圣人。
    自古以来善待百姓的皇帝,又几人是真心怜惜百姓的?
    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罢了。
    若是维护统治需要杀戮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那些皇帝也不会手软。
    自己出发点不是又怎么样?
    只要自己将来变法成功,灭掉西夏夺回燕云十六州,后世一样会把他和秦皇汉武比肩。
    “不说这些了,介甫既然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实行吧。注意一定要监督好,惠民之策不能成为害民之法,明白么?”赵兴说道。
    “是,臣定不负殿下厚望!”王安石恭声道。
    王安石离开后,赵兴沉思了起来。
    之前对付周宜中,虽然有为父皇出气的意思。
    其实也有为青苗法做铺垫的意思。
    不过因为周宜中的死,效果大打折扣,不知道青苗法的推行,阻力大不大了。
    “殿下!”
    一声呼喊打断了赵兴的思绪。
    赵兴回过神来,问道:“何事?”
    “盛正嫔和盛侧嫔在花园游玩,和黎良娣发生了冲突,盛六姑娘被打了板子。”报信的太监说道。
    赵兴闻言脸色一沉:“把事情经过说一遍。”
    “奴婢也不甚清楚,说是盛六姑娘顶撞了黎良娣,被黎良娣让人打了手掌板。奴婢闻讯就来给殿下报信了。”太监说道。
    赵兴闻言起身,往外走去。
    虽然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以明兰小心谨慎的性子,怎么敢顶撞黎良娣。
    看来有人嫉妒了,故意在找麻烦。
    三章奉上,还欠更一章,还欠一章。
    明天大概应该能还完,我尽量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