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蒙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是yi音的字,全用衣来注音教导。之所以不用一,是因为宋代是繁体字,一还是壹,笔划太多。
    当然了,这個方式也有一些弊端,首先都只有一个音,后面还要区分,其次一些生僻字没有同音的字,就没法用了。
    不过这样确实能够认识大多数通用汉字。
    一堂课教导几个字,然后再简单解释一下每个字的意思,第二堂课则是让赵兴练习书写。
    下午也是一样,认字书写。
    从这日开始,赵兴每日都是如此。
    早上跟顾偃开学武半个时辰,然后来资善堂这边上课,十天才休一日。
    而官家那边也开始为赵兴补充陪读团,陆陆续续学堂这边又来了十几人。
    短短三个月时间,学堂算上他本人,已经有十八个学生了。
    这些人都是汴京勋爵子弟,和文官中位高权重或声望很高的官员子嗣。
    年龄从五岁到十二岁不等。
    但是除了顾廷烨和齐衡外,赵兴也就和其中少数几个关系比较近,其余的都懒得搭理。
    从平常的表现来看,那些人要么才能平平,要么就是草包。
    而且还刻意巴结他,赵兴对于这种人自然没有好感。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赵兴的神童之名,也传出了宫,从汴京往天下传播。
    都说赵兴有过目不忘之能,任何字一学就会。
    赵兴听到这些传闻,微微一笑。
    没办法,他本来就识字,虽然宋朝是繁体字,但是大多数繁体字和简体字差距并不大,一看就能认出来。
    即便认不出来,海文优一教,赵兴也记下来了。
    过目不忘有些夸张了,不过一些东西赵兴看个三两遍几乎都能记住。
    或许因为孩童记忆力本就好,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是重生的原因,他的记忆力才变的这么好。
    不过他是皇子又不用考科举,对此并没有觉得多高兴。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赵兴进学已经一年了。
    这一年,赵兴已经学完了这个时代的那些启蒙书籍,认识并学会书写了大多数的常见字。
    完成了蒙学,便开始正式学习《论语》。
    四书五经是古代教育中,儒家重要的九部经典典籍,若是要参加科举,四书五经是必学的。
    而之前一直未出现的韩章,也开始为赵兴授课了。
    韩章是大相公,自然没时间天天来给赵兴授课,每隔一天才会来讲一堂课。
    讲的则是史书。
    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对于赵兴来说,史书是必学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