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直待云收月在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渐渐让百姓脱离苦海。”
    朱松踌躇了一下道:“那这样会不会要花很长时间?朕倒是不怕吃苦,朕只是怕后金和李逆不给朕这样的机会。”
    史可法愣了一下,点了点头,突然自嘲了一下:“皇上有如此肝胆,是臣失了计较。”
    朱松瞥瞥手:“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朕还想问,军民和欠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朕算过了,如若是把各地欠饷都补上,却是个天文数字,何况就算补上了,人马能否堪用,朕也心里没有底。”
    史可法点头,随后找出一份地图:“军民已经不合了,那便应当速速处置。”
    朱松点头:“除了镇江、扬州,其他地方朕以为怕是军民都视同水火,便应该转任,只是转任去哪里为好?还有登莱总兵黄蜚,上报其已进退失据...”
    史可法听着然后在地图上摆起茶杯,朱松便不说话,等着史可法开口。
    史可法说道:“眼下各地军镇军民势同水火已成定局,但是需因地制宜。如武昌府,楚督何腾蛟才堪大用,臣以为可以信任;如淮安府,淮抚路振飞素有威望,臣以为也可以适当让其着手惩治无赖之徒。”
    史可法又说着:“而眼下扬州府,兴平所部虽然,但臣观兴平其人豪气干云,并非一般穷凶极恶之徒,乃是难得良将。而且扬州一事,事出有因,并非其一人作孽。所以,臣在等其浪子回头。”
    朱松也明白史可法在这庙中办公的意思了,于是也点了点头,最后还是问道:“扬州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史可法便和朱松解释了起来,原来高杰确实是贪恋扬州,想将家眷安顿在此,再加上三将争扬,搞的势如水火,虽然把城围困了起来,但是并未攻城。
    后来朝廷敕封了四镇,高杰出镇在泗州、徐州一带,于是高杰又想着法子先修补和扬州人关系,再次尝试安顿家眷,于是由扬州人郑元勋出面调解。
    结果郑元勋因为一系列阴差阳错被扬州人认为是叛徒,导致高杰怒不可遏开始攻起了城,扬州知府马鸣騄见势不妙就溜之大吉逃到了泰州。
    再然后史可法出面劝阻,高杰虽然收拾了城外殉难的百姓尸骨,但是史可法反而被高杰一怒之下关在了福缘庵里,一直到了现在。
    史可法又笑道:“其实皇上所忧是朝廷无用度,臣有一个剜肉补疮的法子。”
    随后史可法又掏出一张白纸,连着写下几个人名,一边说着:“先帝在时,朝野风气大坏,上司有督取,过客有书仪,考满、朝觐又需费用,以致贪墨之事横行。故臣谓可籍没贪官家产,只是这其一需要得力之人去做,否则虽籍没家产,反而却富了他人。”
    朱松迅速想到了朱成功,连忙应道:“朕确实有这样的人选。”
    史可法又继续说道:“其二,朝廷不应以此为常例,恐有刻意放置臣子之嫌,臣以为,籍没数人即可,剩余贪腐之辈,责令其缴还贪墨所得即可。”
    “如故辅臣周延儒,门生遍布天下,若籍其家产,必然掀起大狱,何况其门生中又不乏忠贞之士,恐怕适得其反;如故凤督朱大典,为人虽然极贪,但确是忠贞之人,臣以为可责其缴还贪墨。”
    朱松看着史可法把两个名字划掉,剩下的便只有一人了。
    于是史可法继续说道“故闽抚朱一冯,为人贪墨横行,又在泰州一带巧取豪夺。而扬州知府马鸣騄也逃至泰州避难。臣以为皇上可以遣派心腹,以责马鸣騄为由,顺势籍没朱一冯家财及其所侵占沙田。”
    朱松感觉豁然开朗:“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把他多余的田产留下来,然后就能把登莱总兵黄蜚安置在泰州?”
    史可法点头:“朝廷有这样一笔粮饷,便是要裁撤各地冗兵。虽然各地军士欠饷经年,但是朝廷总算是能补上裁汰的费用,也可以以此纾解朝廷捉襟见肘之财政。”
    朱松频繁点头,说道:“这样甚好,这样朝廷也能有积蓄,更可以重新招募士卒。”
    话说到此,朱松更加钦佩,由衷再行了一礼。
    史可法却叹气:“而文武矛盾,由来已久,不是臣一言两语就能化解的。臣不在南京,又听信了风言风语,误以为皇上不思进取。臣撰写了一份奏疏,其中言过其实,请皇上责罚。”
    朱松说道:“史卿快快起来,万不能这么说。”
    史可法“臣前番自嘲,便是这个道理。不过所幸才刚刚写成,眼下看来可以销毁了。”
    朱松执拗说道:“史卿的忠义,朕铭记在心。既然写好了,那便给了朕吧。”
    史可法于是在桌上找了出来,散落的奏疏内,朱松倒是看到了几个奇怪的字眼。
    ‘平西王吴三桂界在东陲,独效包胥之哭。’
    这个是什么意思?
    然后史可法就递给了朱松一份奏疏,抬头上写着四个字《请进取疏》。
    史可法拜道:“臣虽不敏,但是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