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臣感情的,朱松继续问道:“姜卿有什么话要对朕说吗?”
姜曰广还是那副刚直模样,用着一双眼睛扫了王铎和马士英,对着朱松说道:“无非便是不用小人,多用君子罢了!”
人之执着至此,那便没什么好多说的了。而被扫视的王铎和马士英也没夸张到要和阶下囚计较,只是伤感的情绪被冲刷大半而已。
朱松站起身来,本来就想离去,却突然想到个事情,就从袖子里把黄得功的题本取出,然后摊开给姜曰广看了。
姜曰广看了以后终于神色维持不住,过了小一会才面容古怪说道:“王之明一事,臣实不知情。可问顾锡畴和练国事。”
朱松点头,便和二人转身离去了。
继续看望的则是练国事。练国事显得更加憔悴,甫等朱松问话,练国事率先说道:“罪臣知错了,只因想着独掌户部事,一念之差下行此悖乱之事,请皇上恕罪臣昏聩。”
朱松难得扭头看了下二人,看着练国事的反应,心里想着要不让他流放地近一点吧?
最后一个看望的则是顾锡畴,而顾锡畴也盘坐在狱中,与其他二人对比,神色居然爽朗上好几分。
朱松只以为顾锡畴是苦中作乐,笑道:“顾卿倒是风采依旧啊。”
顾锡畴却一本正经端坐:“罪臣只是有气在身,有苦难言罢了!”
朱松和二位阁臣没有说话,任顾锡畴自说自话:“罪臣任礼部事,殚精竭虑,却为陛下所忽视,难道罪臣真是什么罪恶滔天的人物吗?难道真的是要苛责做事的人吗?”顾锡畴一边说着,一边手足抓狂起来。
听到这里,王铎已经腹议了起来:
按着礼部来说,顾锡畴确实做了许多事,可是国事如此,崇祯十七年这一年,先是建恭皇帝庙,又是又是建惠宗(建文皇帝)庙、又是建代宗(景泰皇帝)庙,还有一堆追谥,还有给先帝上谥号等等事情。
仔细算来,浪费在礼部上的钱居然也有几十万两!
更不要说这个素不考古的人搞出的代宗笑话了!
看着顾锡畴倔到无处安放的手指,朱松突然想起来自己以前定武年号那个笑话。
一阵沉默过后,朱松开口稍显尴尬:“朕也是不学无术之人。”
又看着顾锡畴被收拾一新的单间牢房,朱松顿了一会才说道:“既然顾卿安逸,那朕也不多说了,在狱中安享晚年吧。”
才走出两步,就听到身后传来磕头的声音,连带着顾锡畴的话语:“是罪臣错了!罪臣一时迷了心窍,动了入阁的心思,这才酿成大错。”
说着说着居然还哽咽了起来,朱松立刻折返:“已经籍没了顾卿的家产,朕如何会为难你呢,等三四月间便将你发配了。”
顾锡畴点头如捣蒜,鼻涕眼泪竟是流了一地。
朱松这时候又把黄得功写的奏疏摊开给顾锡畴看了,顾锡畴收拾了脸上的泪水鼻涕,居然露出更古怪的表情来。
“伪太子是罪臣的管家和罪臣言谈到的,具体是怎么回事,罪臣也只是了解了个大概。看着马阁老和朱成功都出了京才下定决心放手一搏的...”
朱松又把奏疏收了起来,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朱松便唤过牢头来:“王之明关在哪里?”
牢头表情怪异:“回皇上的话,不在这里...”
王铎莫名其妙:“胡说,不在这里,那在哪里?”
牢头居然拿手指了指天花板,君臣三人一时无语了起来。
刑部大牢有窄小的牢房,自然也有宽大的牢房。
朱松三人踱步前往王之明所处的牢房的时候,就从最大的牢房内传来了声音。
仔细听来,是一首打油诗。
“百神护跸贼中来,会见前星闭复开!
海上扶苏原未死,狱中病已又奚猜!
安危定自关宗社,忠义何曾到鼎台!
烈烈大行何处遇,普天岂向棘园哀!”
这首打油诗当然是从最大那间牢房里传出来的了,等到朱松三人站在牢门外往里看时,居然发现有六七个差役在围着中间的人转,中间那人少年义气,还背完了一整首打油诗,除了王之明还会有谁?
差役听得老泪纵横:“太子爷珍重啊,先帝在下面也会庇佑您吉人自有天相的。”
一众差役也说道“小的们服侍爷到了今日,死也要追随太子爷到地下。”
甚至还有说:“当今昏君奸臣当道,太子爷的事情,咱们一定会传出去,让天下人来评评公道!”
可见这位太子,已经将差役们深深折服了。
王之明听得连连点头,居然又吩咐起一个差役来:“给爷掌灯,爷要祭祀太祖高皇帝和皇考了。”
差役连忙点头,然后转身去拿备好的香烛。
这时候才发现牢门外居然有三个人站了好一会了,其中有个老头还怒发冲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