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寺庙僧众良莠混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六百名,即小县亦二三百名,计一年所入可得三十万两,足当一省赋役,今自崇祯三年为始,尽扣充饷,亦不后其君者之当然耳。”
    感情士绅这一块早就动了啊!朱松心里想着。
    马士英突然开口道:“若是急需敛财,捐纳生员和官职如何?”
    朱松虽然有些提防,但是还是说道:“马阁老请说来。”
    马士英说道:“童生需经县考、州考、府考通过才能当上生员。然也有寒窗苦读数十年,皓首白发之际也是童生之人,臣想是不是可以许以捐钱令童生当上生员?”
    “同理,六部之中也有些闲官,或许以实职,或许以殊荣,暂许以捐官来维系朝廷用度?”
    朱松谨慎至极:“那怎么个捐法?”
    马士英也谨慎说道:“以童生捐为例,上户六两银、中户四两、下户三两。”
    朱松皱眉:“这样似乎有所不妥吧。朕怕执行下去,各个州府都阳奉阴违起来。更何况这样才能弄来多少纹银。”
    脑子里迅速转了起来,朱松否决道:“多半也只是个添头。朕仔细想了想,届时执行下去,州府县衙互相攀比,直接一棍子打死,强令所有童生捐银,登时不是自扰烦恼?”
    朱松到底还是挤出一个笑容来:“二位爱卿也不必如此,初步算来,朕登基至今也才不足二月,一时也急不来。”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就告退了。
    目送着二人远去,朱松重重吸了一口气,韩赞周又拿着一份辞呈递送了过来:“皇上,是户部右侍郎吕大器的辞呈。”
    朱松警觉地打开一看,内容也很简单,主要是说了一下自己才不堪大用,日夜惶恐,愿辞老归乡的。
    但是偏偏末端来了这么个内容:
    铜马、赤眉、突厥、兀术合奏,而糜烂神州;朱温、王敦、秦桧、贾似道接踵,以横据津要。
    臣自此云游远涉,恐当事者误以姓名远渎天听,致形踪无获,臣不敢不预为请明。
    朱松看完,给韩赞周示意准其请,便往演武场去了。
    到的演武场上,朱成功一边指导,朱松一边搭箭,说着前面的事情,最后朱松总结道:“这一天天的,斗个没完,干脆把朕气死算了。”
    一箭发愤射去,居然距离红心不远了。
    朱松欣喜地看向朱成功,朱成功却面露忧思说道:“臣以为,这样看来,恐怕这仪真府也去不得了。”
    朱松应了一声,从箭袋中抽出箭枝,仔细瞄着红心,又稳稳射出一箭:“镇江虽然发出赏赐,但是能否安定军心,朕实在是拿不准。江北一行,我看迫在眉睫了。”
    “咻”地一声,一箭稳稳命中了红心。
    朱松更加欣喜,回头看向朱成功,朱成功这时却下跪说道:“臣愿奉圣意,前往镇江暂领此营,以宽君父之忧。”
    朱松一时惊讶无比,连忙扶了起来:“何以先后不一啊?”
    朱成功说道:“前番是以臣误以为大事已定,臣便不敢受此殊荣。眼下局势危在旦夕,臣不敢辞其劳苦。”
    朱松欣慰道:“有劳爱卿了。”
    朱成功说着:“臣已为陛下备好了北行船只。待臣归来,便可往北。”
    朱松点头,又静心瞄着红心,一箭射去。
    却是打到了之前的箭支上,把之前插在红心上的箭支弹了出去。
    入得夜来,朱松又是七七八八写了一堆,说到底真的想不出法子搞出这许多钱来。
    白日马士英说的那个法子,似乎也能在考虑范围内。
    只是这时候捐来捐去,怕是不妥吧。
    总感觉现在自己这个朝廷,和草台班子的区别,似乎也就是挂着个中枢的帽子而已。
    朱松揉了揉脑袋,才浅浅睡去了。
    ...
    天才拂晓,南京城外的报恩寺,一众僧人将一个方脸和尚架住,拉拉扯扯往寺庙门口走去。
    其间方脸和尚勉强双手合十,大声喊着“诸位师兄我平日做的功课又不曾少了,为何要逐我出院”,又喊着诸如“大师,弟子知错了,出得院去,恐怕得饿死街头”等语。
    一众僧人只是充耳不闻,待到寺庙门口时,一人提携着包袱塞在方脸和尚手上,剩下几人便在方脸和尚屁股后用力一踹。
    便将其轰出了寺外,临了关门时,一个长得慈眉善目的僧人也怒不可遏说着:“似你这般无赖,竟敢冒充大师,又不供牌位香火,又不供养寺院主持,且滚远些!”
    随后将寺门重重一关,方脸和尚只是依在门前敲门求情,将好话说尽了,都没得人应答。
    方脸和尚只能寻思:这般可如何是好?我去何处寻的饭食来?
    看着秦淮河流淌的河水,走出扫帚巷来,方脸和尚肚中已经叫唤了起来,心下却是懊悔不曾早点起来,先把饭食吃了。
    一路就在南京城外沿着城墙乱窜,虽然是沿路讨要着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