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深谙此理的湖广巡抚堵胤锡早在七月的时候就在长沙城外设立了湖广巡抚的标营,并取了一个相得益彰的名号,称之为君子营。
既然叫君子营,便又以越王勾践君子六千的典故,也只招募了六千人,分六百人为一营,共十营,更是任命了老将杨国栋为自己的标营主将。
可喜的是堵胤锡之前骨折并不严重,稍加调养之后,很快就可以照常随意奔波。
为了建立起这样一支强军,堵胤锡在公事之余便往返于武昌、长沙之间,更是以《平播全书》还有各位大儒所写的兵书进行操练,甚至连反厌胜这样不世传的秘法,都已经操练过几遍了。
只是来回奔驰之间,这两三个月下来,堵胤锡慢慢发觉,自己这君子营六千余人,似乎和其他什么湖南的兵将,诸如刘承胤、曹志建的部曲也没有太大差别。
真是奇也怪哉,自己这样的君子,又是得道者多助,怎么感觉练出来的兵,丝毫都不能感到能战必胜呢?
正所谓‘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在堵胤锡练兵的同时,总算也把‘其君’引上正道了。天大的好消息就从朝廷传来,皇上不但许诺了堵胤锡便宜行事之权,甚至还发了十来份盖了玺绶的空札给堵胤锡使用。
得知这般消息的堵胤锡喜不自胜,直接连今天的公务都不准备做了,急忙将一应事务打包给了手下的官吏,然后自顾自回了家,召集了家里的幕僚商议了起来。
在一声声‘老公祖’的谄媚之词中,堵胤锡对这个这个便宜行事之权要如何行事,也有了答案。
翌日,杨国栋就飞马赶到了武昌府,拿出了公文进了城,投到堵胤锡府上。
堵胤锡见了杨国栋也没有多余闲话,直接开门见山:“你挑选五十个机敏的人物,去川、秦等地言于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就说朝廷专委堵某便宜之权,若是愿意就此归顺,总不失封侯之赏。”
杨国栋茫然问道:“请恕末将直言,闯献都已经僭位称帝,何况川秦都有军民土司在浴血而战。末将窃以为抚台可表如四川曾英、西祁祁廷谏等人官职,先宽慰军民,号令一心,却为何要对闯献二贼行招揽之策?如此这般,恐民心尽失。”
堵胤锡呵斥道:“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时至今日,善战者莫过闯献二贼,得之即可事半功倍。你只管行事去,问得这么多话语做什么!”
杨国栋心里憋屈,也似乎听懂了言下之意,只好领命,结果在府上茶水都讨不到,就要退去,且走了不到十步,又被堵胤锡呼喊道:“回来。”
杨国栋只以为是堵胤锡变了心意,连忙转了回来又下拜道:“堵公还有什么军令?”
堵胤锡思索了一下,又吩咐道:“荆襄处的白旺、孟长庚处,也需差人前去招揽。”
杨国栋呆若木鸡,前方刚打了败仗,也不知道哪来的脸面去招抚啊?!
...
南阳府的学宫前,高杰盯着一个讲书的教授饶有兴致地问道:“在里面说的什么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是你说的吗?”
教授擦了一脸冷汗,谁不知道这个州长官,只能小心翼翼回答:“是至圣先师孔夫子说的,并不是下官所说。”
高杰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名教授:“那你肯定就是君子了咯?你可知命?”
教授低头,身后有学子叫嚣起来:“教授教书育人,如何担不上君子之称?!”
高杰恶意满满继续问道:“既然如此,那你这个老君子且给老子说说,为什么南阳城外还有这么多寨子?既然知了命,那你就和我说说,这天命到底还在不在大明?”
老教授心里念叨着呜呼哀哉,南阳外为何还有这么多寨子,自己也是想不明白,分明就是住在城内城外更加舒服啊?
而天命是否还在大明,这几年来的遭遇更是让老教授犯了嘀咕,似这般凶神恶煞的父母长官都被差遣了出来,这天命...到底在不在大明,还真是两说啊!
于是老教授继续打起了马虎:“下官略读诗书,只略知自己之命。南阳时事、还有大明非下官可以置喙。”
高杰用手一推,就将老教授掀翻在地:“什么狗屁君子,你这老学究。且不要再胡言乱语、糊弄是非,左右来人,拿下押入大牢去!”
也就是高杰招呼手下的时间,学宫内的学子奋不顾身跑了出来,朝着对老教授动手的兵丁各种拉拽,同时不忘大喊道:“程子有云‘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似兵老爷这般,即便能位极人臣,始终不过一小人而已!何敢妄加囹圄于君子邪?!”
高杰听完,眼中如有连绵不绝的气焰在燃烧一般,直接抢过手下兵丁的一簇火把,就要朝这名学子冲去:“竖子,我他妈宰了你!”
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