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看,王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本王觉得这一句还是比较中肯的。”
“还有这一段,王所主编之《括地志》完稿,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三百五十八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包罗万象,是值得夸赞的功绩。”李泰说着说着,竟然还喜滋滋起来。
“但既然说郑国公的《回忆录》所言不实,那么以什么理由来禁绝呢?”柴令武忽然问道。
“不是说正在进行泄露朝廷机密的审查吗?就说其中泄露了朝廷机密呗。”韦挺说着,拿过回忆录,翻开了一段指着其中文字说道:“‘比起原则,魏王更重声名,若有风声不对,必蹑足而逃。’”
看了一眼李泰不是很好的脸色,韦挺继续说道:“他提高了皇子们的平均体重,却降低了平均健康。”
李泰咬牙切齿地看了一眼韦挺:“本王真是谢谢你,子进,这一章我们都看过了!”
“但是这总不算是秘密吧?”李欣忽然在一旁说道。
李泰缓缓转过头,用看尸体的目光看着李欣。
感受到杀意的李欣立刻低下头,装作没有自己这么個人。
柴令武和韦挺也纷纷低下头,强忍着笑意。
看来不独是太子一家,就连魏王一家,也是父慈子孝啊!
太孝顺了这儿子!
“尤其是这个标题,简直是居心叵测!”李泰指着贞观十五年的标题说道:“魏王的双面人生?我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污蔑我!我和他无冤无仇!这个老匹夫!”
“那不然大王能怎么办,要不入宫请求圣人,将这本书彻底封禁?”韦挺建议道。
“这恐怕不行,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李泰沉吟片刻后说道,又咬牙切齿地说道:“太子一向和郑国公交好,怕是这《回忆录》,就是出自太子的授意,如果本王要提议圣人封杀这回忆录,太子一定会表示反对,甚至还会将这《回忆录》传得人尽皆知。”
“那我们就这样被动挨打吗?”柴令武不甘心地问道。
“等年后吧,后天就过年了。”李泰恨恨地说道:“毕竟现如今,这回忆录还没有通过审查,咱们还有时间去做出应对,回去之后,咱们都好好想一想,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合适且得体的应对办法。”
“也只能这样了。”韦挺叹气说道。
李欣在一旁缩着脑袋,他想提点建议,但是又怕他爹把怒火发泄到他的身上,狠狠揍他一顿,所以只能低垂着头,不敢说话。
对于魏王府发生的事情,李象的心里当然有个大概,毕竟今天他爹李承乾乐得像什么似的,见到谁都从兜里掏出几个开元通宝打赏一下,甚至连王德都被他塞了几枚铜钱,美其名曰说过年的喜钱。
王德也没推辞,但这事儿还是主动和李世民说了。
收太子钱这事儿,换在其他敏感时期,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太子和皇帝都是君,伱收了太子的钱,你想干啥?
当然若是李广的话,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钱收下,甚至还会与有荣焉。
考虑到要过年,李象便早早地叫人预备好红纸。
这年头还没有贴对联和写福字的习惯,都是挂桃符。
王安石写的那个“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过年挂桃符的事儿。
但李象来到了大唐,那自然是要改变一番。
他拿着裁剪好的红纸,来到立政殿,打算让李世民还有李明达题个字。
由于临近年关,再加上现如今大唐蒸蒸日上,李世民的心情可谓是一天比一天好。
最主要的是,现如今的太子,简直回到了十年前那个完美太子的时期,老李高兴到不能再高兴。
他有时候还在想,等到龙驭上宾,见到观音婢的时候,也能和她有个交代了。
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就健康,头风病犯得也少了。
至于说李世民晚年吃丹药,单纯只是死马当活马医。
当时老李已经病入膏肓,眼看着药石无医,所以也只能捞偏门了。
有人说李世民的为了求长生,纯粹是扯淡……
还有以此为依据说李世民晚年昏庸的,也多少沾点。
晚年时李世民施政过于急躁,并不是因为糊涂了,相反他很明白。
李治在他眼中多少有点鶸,他想把事儿都替李治给做了。
然而他所预想的当然也很正确,只有一项没想对,那就是李治并不是羊,而是披着羊皮的狼。
权谋有余,而执政能力不足,大唐中期的隐患,都是在他和武则天执政时期埋下的苦果。无论是府兵制与均田制还有军功爵制的败坏,抑或是吐蕃的坐大,都和他们二人息息相关。
他们夫妻俩除了给李世民磕一个,感谢他老人家留下那么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