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象:我爹终于长大了啊!(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果然如李佑所说的那样,崔氏叔侄就在这齐王府之内。
    看到李世民后,崔挺之依旧是那副云清风淡的样子,似乎根本没有为自己而哀悼。
    崔鉴虽说很年轻,但是那一根儿风骨也挺硬的,至少头皮也不痒,也没嚷嚷水太凉。
    “坐吧。”李世民冲着身后的人摆摆手,示意屋里别围着那么多人。
    一是聊天的内容不能透露出去,二则是因为人太多也闷得慌。
    “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见朕为何不跪’呢。”崔挺之有些意外地说道。
    “跪又如何,不跪又如何?”李世民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你不也没说什么‘成王败寇’吗?”
    崔挺之稍稍颔首,一旁的侄儿崔鉴脸上那副“英勇就义”的神情也退去不少。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崔挺之正襟危坐道:“此皆我个人所为,与我亲族无关。”
    李象乐了,他震惊于崔挺之的不要脸:“你勾结外族,试图让我中原大地再受蛮夷荼毒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的亲族呢?”
    崔挺之面色如常地说道:“我闻以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
    这话也的确没毛病,他就是吃准了李世民要脸,不是杨广那种二百五。
    按照唐律疏议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
    也就是说,家中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会被免除死刑,以保存家族的血脉;八十以上或者病重的人也会免于处罚。
    至于说夷三族或者诛九族,这话说说也就得了。
    爽文中的情节不必当真,夷三族从秦汉以后就越来越少,而有史记载的诛九族也就杨广干了出来,还把自己的声望散得一干二净。
    至于说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这事儿听听就好,祝枝山造了个谣结果后世都闹麻了,人家在天启二年,还有个十世孙方忠奕入京参加贡生考试呢。
    “你放心,朕不是杨广,不会做出那等残暴的事情。”
    李世民的话语,让崔挺之的神色也缓和下来。
    然而老李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朕年初下的诏令,你应该有所耳闻吧?”
    “可是科举改制诏令?”崔挺之问道。
    他当然知道李世民将要按照地域划分科举取仕人数的事儿,这可是在掘士族的根基。
    李世民颔首道:“朕打算将天下重新划分为六个考区,按照考区划分科举取仕人数,朕拟将范阳、清河、太原、赵郡、荥阳、博陵共同划分在一個考区之内。”
    “你!”崔挺之勃然色变:“陛下如此乾纲独断,难道不怕天下人非议吗!”
    “天下人?”李世民笑了:“你是想说你山东士族吧。”
    崔挺之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朕当然知道伱们不会接受。”
    李世民略有些轻蔑地看着崔挺之:“若不是你参与到齐王谋逆一事,朕还真是很难找到这么合理的借口啊。”
    “现如今也轮不到你们反对,你们是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老李的话如同洪钟大吕一般,震慑着崔挺之的内心。
    “带下去吧,先关押起来,待到秋后问斩。”李世民摆摆手,决定了崔氏叔侄的命运。
    左右立刻上前,如同拖死狗一般,将崔氏叔侄给拖了下去。
    株连的确没有必要,毕竟博陵崔氏第二房还有老李要用的人,比如崔敦礼。
    经过李佑竹筒倒豆子一般的吐露,参与造反的,也不只是有崔氏,崔氏只是挑头,其中太原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都有人参与。
    再者说,与其把崔挺之参与齐王谋逆这件事扩大化,莫不如以此为筹码,倒逼山东士族全盘接受科举改制的法令。
    更何况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山东士族这五姓七望的世家门阀,还有许多门阀存在,比如河东裴氏,河东薛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等等。
    世家门阀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
    莫不如让其他的世家门阀更加敌对山东士族,而山东士族内部则敌对博陵崔氏。
    只诛首恶就是了,这样收到的效果还会比较好。
    平叛之后,自然是要安抚人心。
    前几日齐州城当中,李佑为了反叛,征发了齐州全部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就为了抵抗朝廷大军。
    本来以为朝廷天兵一到,齐王殊死抵抗,齐州在天兵怒火之下化为齑粉,他们也要遭殃。
    万万没想到,神文圣武的皇帝陛下竟然单骑破了齐州,不靠别的,仅仅是依靠他个人的威望。
    齐州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庆祝着胜利。
    街头小巷的小道消息也是越传越离谱,到了最后已经成了皇帝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