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寻求帮助的李治(求追订)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现如今,他大哥李承乾已经改邪归正,加上还有李象这个好大儿在一旁看顾,再指望对方犯糊涂犯错,已经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想要在夺嫡中获胜,光靠等是不行的,就像是李象常说的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之前他主持编写括地志,便是这個想法。
    只是在李承乾后续一系列的昏招之下,李泰开始期待起对方继续犯错。
    “话虽是如此说,但本王觉得,若是想要争取那个位置,光靠攻讦东宫是没有用的。”李泰环视一周,沉声说道:“也要做出足够令人侧目的政绩才是。”
    “太子虽说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但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太子与李象父子一体,李象在登州、在辽东做出的成绩,便是太子的政绩。”
    说到这里,李泰还在叹息。
    唉,若是象儿是我的儿子,该有多好啊!
    听到李泰的话,魏王府的属官们都陷入了深思。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圣人也因为攻讦东宫的事情,敲打过了他们。
    若是再顶风作案,围攻东宫,届时可就不是吃一记圣人的警告那么简单了。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够走另一条路,也就是做出政绩了。
    “大王身为雍州牧,而恒山郡王是京兆尹,理论上也在大王的管辖范围之内……”韦挺小心翼翼地建议着。
    李泰坐直了身子,摇头说道:“本王还不至于那么下作,给自己的晚辈添堵。”
    “既然竞争,就要光明正大,本王要让阿耶知道,我才是最适合太子之位的!”
    说着,还咬牙切齿地在心里骂,不就是有个好儿子吗!
    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八戊辰日,宫中上上下下,便开始为明日的除夕做准备。
    贞观十八年这一年是甲辰年,十二月为小月份,并没有大年三十。
    这是因为我国农历中的“月”是按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定义的,称之为“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二十九天,有时是大月三十天。
    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来确定。
    所以如果当年的腊月恰逢小月,只有二十九天,也就没有大年三十了。
    李象在东宫之中,接见了从登州归来的权万纪,还有护卫他左右的哼哈二将,张思政与纥干承基。
    权万纪虽说是挂着太子右庶子的职位,但李承乾和他关系倒也是真一般。
    毕竟权万纪名声在外,脾气又臭又硬,李承乾是真担心他是下一个张玄素,或者是于志宁。
    李象也担心这一点,所以请示李世民过后,便将权万纪从东宫调了出来,暂时做京兆府的掌书记。
    所谓掌书记,便是京兆尹的左右手,主要负责京兆尹的秘书、文书、公文等工作,还需要为府尹提供各种政策、决策的建议。
    权万纪是没什么意见的,反正他对太子右庶子的兴趣也不大。
    在他的眼中,太子望之不似人君,与其忍不住进谏规劝,不如眼不见心不烦。
    “这是我对长安城区的规划,你们看一看。”李象拿起案几旁的纸张,递给权万纪:“前隋时期在长安城所修的下水道……”
    这下水道三个字刚说完,权万纪白眼一翻。
    “哕……”
    李象:……
    嗯,忘记权万纪的条件反射了。
    “权先生,你真得治治这毛病。”纥干承基在边上关切地说道:“你看我和张思政,我们两个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不就是顺着那地方游出来了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这话,纥干承基还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他是跟着权万纪一起出来的,还咽下去一块菜叶子。
    “是,你吃挺香。”张思政在一旁拆台嘀咕道:“那青绿色的臭水沟,我这辈子都不想见到……”
    权万纪:“哕……”
    “理论上这应该是心理创伤,等伱习惯了就好了。”李象无奈地说道:“不过……既然权书记对下水道……”
    说到这里,权万纪是忍了又忍,终于没哕。
    “哎,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李象颔首道:“你学学纥干承基还有张思政,你看他们两个就什么事儿都没有,多习惯习惯,克服一下就好了。”
    “下官……”权万纪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领命!”
    那神情,一如当年纥干承基站在下水道前一样英勇就义。
    “纥干将军,还有张将军。”李象看着二人说道:“本王也从圣人处请了命,今后你们二人便是京兆府下卫生管理院的正副院判了。”
    入乡肯定要随俗,局这个机构,肯定是不如院来得合适。
    “所谓卫生管理院,便是负责整个京畿地区的卫生与环保的机构,本王经过圣人允许,将登州水师的伤兵调到了卫生管理院当中,就由你们来调度指挥,维护长安城的市容风貌。”
    “谢郡王恩典!”二人喜出望外地应道。
    “别急着道谢,这事儿,你们还是要上心的。”李象面色严肃地说道:“这是本王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一定要把火给烧透,烧旺,明白吗?”
    “末将明白!”二人叉手应道。
    “长安城的当务之急,便是将清洁工作提上日程,具体的纲要已经写在了给权书记的计划书当中,回去之后,你们不懂的地方,就和权书记多多研讨,实在弄不懂的就来找我。”李象又叮嘱道。
    说话之间,李象还在感慨。
    在长安城里能够传播瘟疫的鼠类主要是小家鼠,小家鼠的活动距离大概是二十到三十米。好在长安城的设计之初,主干道的宽度足够,且坊市之间的明渠顺墙延伸,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长安实行严格的市场体系,居民与市场分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鼠群的数量。
    再加上长安城采取坊市制,分108个坊,以2.3至3米土墙包围,虽是治安举措,却也避免了瘟疫的大规模爆发。
    而宋朝逐渐打破了这一体系,且城市街道逐渐变窄,居民住宅排成一行,开封城饱受疫病的困扰。
    李象要做的,就是避免这一惨剧的发生。
    送走了权万纪和哼哈二将,李象又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
    是他的幺叔,晋王李治。
    对于幺叔的忽然到访,李象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
    但人来都来了,总归是礼数要周全。
    “幺叔。”李象迎着他:“什么风将您吹来了。”
    “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李治神神秘秘地拉着李象的手,拽着他走进殿内。
    进入殿内后,李治瞅瞅李象,又冲着一旁侍立的下人们扬扬下巴。
    李象会意,便出言命令道:“你们退下吧。”
    等到人都走光了,李象笑着问道:“幺叔,怎么了?”
    “实不相瞒,为叔如今是有事求到你了,象儿。”李治唉声叹气地说道。
    李象心中警铃大作,也没有满口答应,而是说道:“幺叔尽管说便是,只要幺叔开口,侄儿能办的呢,一定帮幺叔去办;若是无能为力的话,也希望幺叔能体谅侄儿的难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