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创立检校(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在于这两道的大行台。”
    他抬头又看了一眼李世绩,笑着说道:“圣人的意思是,军事上的事情,就不要孤胡乱插手了,毕竟英国公与江夏郡王都是沙场宿将,收拾一个薛延陀还是手拿把攥的,他主要的目的,是让孤管理好大后方,让孤复刻当初在登州的方略,用以建设幽州。”
    “原来如此。”李世绩恍然道。
    其中的目的,他也大概猜到了一些,譬如李象没有说的那个能够沟通登州与安东大都护府的事情。
    “建设幽州,自然是需要人手。”李象再次说道:“人手不足,征发徭役又会苦了人民,莫不如抓一些战俘来,也省得扰民。所以在孤的建议之下,圣人也同意了用钱从北地草原之上购买战俘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殿下宅心仁厚,老臣惭愧。”李世绩拱手道。
    李象心想真不愧是能在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儿手下平稳落地的男人,瞧瞧这话说的他就是滴水不漏。
    其实李世绩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那就是医术。
    当然了,他并不会抓药把自己吃到昏厥。
    《唐本草》就是他与许敬宗、于志宁等人主持编纂的,所以《唐本草》又叫《英公本草》。
    其中的“英公”指的就是英国公李世绩。
    并且除此之外,李世绩还自撰《脉经》一卷,可以说是很通医术了。
    又和李世绩大略地聊了一下幽州目前的政治格局后,李象在心中也大略有了个底。
    当地总归不会是铁板一块,就算是铁板,他这强龙也是可以掐住地头蛇的脖子左右摇摆。
    幽州毕竟是个上等大州,历史悠久,其中盘根错节,情况可比登州这犄角旮旯要复杂得多。
    若是想要改革,势必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
    李象看得也很开,你们这些保守派,要么给孤换换思路,要么给孤换换脑子。
    事情嘛,当然要交给许敬宗去办。
    李象的第一条政令很快便下达,他要求军中遴选出一部分精明强干,想要进步的年轻人,选出了六百余人,暂时编在了他的河北道大行台之下。
    把人纠集起来,当然不能够没名头,正所谓名正才能言顺,李象左思右想之下,给这支特殊的部队取名叫做“检校”。
    检校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临时设立的机构,李象才不想承认自己有其他的意思呢。
    检校的长官名叫指挥使,是李象自己取的名字,官职暂为正四品上;其下设立指挥佥事二人,官职暂为正五品上;而后便是六名校尉,分别带着一百人。
    指挥使这个职位,李象思前想后,选择了段瓒;左指挥佥事的职位交给许敬宗暂代,而右指挥佥事则是由李景仁兼任着。
    李象没有给他们分配任务,只是神神秘秘交给了段瓒一个小册子,让他按照上面的方法训练。
    段瓒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等到打开那小册子的时候,不禁虎躯一震。
    天了噜!
    在让段瓒开展训练以后,李象也没闲着,而是让许敬宗开动起来,并且将从登州带来的一部分官吏安插进了武清府衙。
    武清毕竟是后世的天津卫,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幽州这么一座上等州府,并且幽州还是大运河的终点,能够通过运河沟通内地,有着登州所不具备的运河优势;且武清还能够作为中转站连通曹县半岛以及登州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可以说,把武清建设好,要比建设登州容易得多,而且对于大唐的战略帮助也更大。
    差不多半个月之后,第一批战俘也被送到了幽州当中。
    李象很痛快就结付了现钱,这种账目明显不能拖欠,尤其还是第一次交易,总归是要让人看到钱落袋为安才心满意足的。
    这一批战俘,李象用在了建设武清的港口之上。
    与此同时,他让人从登州调拨的一百艘船只也抵达了武清当中。
    依旧是按照登州的规矩,开展渔船出租业务,使用渔船不收费,等到渔民出海打鱼回来之后,再收取三成的鱼获作为渔船租金。
    然而武清的老百姓并不知道登州的事情,对于租船这件事儿,还是心存戒惧。
    他们的担忧其实也正常,没听过登州发生的事情也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现如今的大唐,还不像是后世,一有什么事情,恨不得当天全国就传了个遍。
    就算大唐能够传遍,也不是所有人都读书,有那个见识。
    对于不关己的事情,老百姓大多数都是高高挂起。
    在没有亲眼见过的情况下,谁会一窝蜂上前呢?
    李象倒是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也不着急,毕竟早就在许敬宗的建议之下,在人群当中安排好了托儿。
    托儿还是从武清当地找的,小伙子长得浓眉大眼,一看至少就是个地下工作者级别。
    李象给出的条件很优厚,出来当一下托,并且跟着登州的渔民出一趟海,回来就能在当地县衙做个衙役,吃上一碗皇粮。
    听到皇太孙殿下这么保证,开出的条件如此优厚,这叫池光的小伙子很干脆就答应了下来。
    李象安排的登州渔民也十分靠谱,是登州的卫老汉一家,最先出海的那家。
    现如今,卫老汉一家早已经过上了红火的日子,甚至家里的三个小孙子,都送到了登州的学堂当中读书。
    由于是在登州最先出海的一家,卫老汉自然是被李象给记了住,在他的邀请之下,卫老汉一家很干脆就答应了皇太孙殿下让他们去一趟武清的要求。
    开玩笑,皇太孙殿下邀请,谁会拒绝?这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这当然和太孙殿下许诺让他家其中的一个孙子进入大唐皇家文学院就读没有任何关系,绝对没有!
    出海打鱼这种事情,尤其是远洋打鱼,没亲眼见过,总归是会在心里画魂儿。
    如今有这个叫做池光的小伙子打头阵,所有人都在观望,看看这小伙子到底能不能活着回来!
    池光其实也有些心虚,但想到那个衙役的肥缺儿,又想想卫老汉一家的靠谱,他咬咬牙,还是跟着卫老汉出了海。
    在池光出海之后,李象也没闲着,继续让人建设武清。
    徭役倒是没怎么征调,李象也只是花钱雇了一批工匠而已,真正出大力的,是那些薛延陀的战俘。
    其实薛延陀的战俘本来也不是很老实,对于工作这件事情不是很认命。
    在杀了几个刺头之后,所有人都老实了下来。
    正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比起直接丢了性命,天天这样干活似乎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不过他们的伙食却是不太好,毕竟如今的武清人还没有开展打鱼业,自然也没有什么鱼肠子鱼肉鱼头什么的给他们去吃。
    在收拾完薛延陀人之后,检校的行动也提上了日程。
    经过一番训练,检校也终于暂时训练出了一番成果。
    毕竟都是军中的好手,底子还是有的,需要的也只是一番精修而已。
    然而让李象没想到的是,检校的第一战,并不是对付幽州的这些地头蛇,而是对付登州。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