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是,陛下!(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听到李世民这声呵斥,李承干下意识地抠紧脚趾头。
    无他,血脉压制耳。
    坐在他身边的李泰抿着嘴,强迫自己不笑出声。
    然而这幸灾乐祸没有持续多久,李世民的问题很快就问到了李泰的头上。
    “青雀,你身为我大唐人人称赞的贤王,难道就没听到什么风吹草动?”
    李泰张张嘴,脑子里风暴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臣有罪。”
    他倒是知道此时不是叫阿耶的时候,不然的话指不定又是一句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
    “你就是这样做贤王的?”李世民还在输出,猎杀目光又看向李治:“稚奴,你呢?”
    被问到的李治扑棱一声,从凳子上滑下来跪在地上,连声向李世民认错。
    老李叹息一声,感觉无比心累。
    “起来吧!看看你这熊样!”
    李治呜咽一声,重新爬起来坐回凳子上。
    血脉压制,可不仅仅压制李承干,李泰和李治也拥有同样的被压制效果。
    “象儿,你来给他们说说!”李世民摆摆手,示意让李象给他们叙述一遍。
    “是,阿翁。”李象点头应道,随后事无巨细地给两个叔叔一个爹讲述了一遍前因后果。
    三人听罢,反应各自不一。
    李承干在咬牙切齿,李泰义愤填膺,李治……就有点事不关己了。
    “我不相信高阳会做出这种事情!”李承干斩钉截铁地说道,突出一个绝不相信。
    “我也一样。”李泰和李治也附和道。
    “现在不是你们相信不相信的问题,现在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将舆论的危害降到最低!”李世民敲了一下桌子。
    “当然是正本溯源,捉拿散播流言之人,查清楚事实真相,然后进行澄清。”李治率先说道。
    李象看了一眼李治,心想好啊,很好啊,你也想写一本《大义觉迷录》是吧?
    “不,事情没这么简单。”李泰沉吟着说道:“现在还只是传闻,若是朝廷真的下场去澄清,甚至抓捕散播流言之人,那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李世民听后,认为李泰说的很有道理。
    “那你呢,高明,伱怎么看?”李世民问李承乾道,“你是太子,总该拿出些章程吧?”
    “依我之见,与其澄清真相,不如转移舆论的重点,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李承干再次用上了当年李象教给他的妙妙招。
    “哦?”老李一下就来了兴趣,莫非这好大儿真的开窍了不成?
    李泰也是颇有些不服地看着李承干,心想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不成?莫不是象儿在私底下给你开了光?
    “给他们一个新的话题!”李承干双目亮闪闪的。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问道:“比如呢?”
    “发动一场战争!”李承干说道。
    听到这话,老李眼睛都睁大了,他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承干:“发动一场战争?”
    就为了转移一下注意力,发动一场战争?这成本也忒高了吧?
    “呃,其实小一点的战争就行。”李泰补充道,他也觉得这个建议……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若是战争这种程度的事情,还真能把注意力给吸引到别处去。
    “呃,容我打断一下。”李象知道自己再不出场,这活爹和两个活叔叔指不定出什么馊主意:“就算是小一些的战争,也有些过头了,毕竟只是为了转移朝野的注意力而已——为什么不驱逐长安当中的二十几名倭国遣唐使呢?”
    众所周知,倭国从贞观五年开始,便派遣遣唐使团出使大唐,谋求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
    贞观五年十一月,倭国第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城。
    其使团大使为犬上三田耜,副使为药师惠日。
    老李对此十分高兴,安排他们在长安参观学习了一年左右时间。
    贞观七年,遣唐使团完成既定任务归国时,李世民特派高表仁作为唐朝的使节回访日本,一同随行的还有遣唐留学僧灵云、僧旻等人。
    当然,高表仁到了日本的朝堂之上时,与天皇为礼节问题发生了争执。
    最终,高表仁愤然挥袖而去,拒绝递交唐朝皇帝的国书,要求立即回国。
    如果按照历史,从此以后一直到永徽四年,倭国才派遣使节前往唐朝。但由于去年在高句丽的战争当中,倭国大败亏输,所以去年十一月的时候,中大兄皇子便派遣使节前往长安告罪,并且把一切的罪责全都推脱到了苏我入鹿的身上。
    在长安过了年,倭国使节还赖在长安没走。
    这事儿李象没赶上,老李也不明就里,所以也没多说什么。
    要是李象赶上的话,指定没倭国使节好果汁吃。
    但现在……一饮一啄自有定数,若是之前赶上了,李象肯定会把他们驱逐回去;目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