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卷接下来一些内容的说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父亲没有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劣迹,那么这位大将大概率就会一路选择“接受”,直到最后顶着一品官衔,拿着皇帝赏赐的钱回乡养老。
    这样,大将和皇帝就维持了“体面”,没有撕破脸,如果皇帝发现自己任用的新人搞不定边关局势,他甚至还能重新启用大将。
    这就好比朱允炆善待内地的几个叔叔,然后给朱棣写信,就说侄儿想你了,北平太冷、空气太干燥,叔叔你不如到江南来享福。朱棣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真造反吧?他大概就屁颠屁颠地带上全家老小去江南住皇帝侄儿给他修的大别墅了。如果北元太强,李景隆搞不定,朱棣还得老老实实地为了侄儿披挂上阵。
    在朱棣打下金陵以后,他也宣布自己只是“靖难”,侄儿却“自焚而死”。他不得不祭明孝陵并即位——朱棣是按流程来的,这样才能把各地的抵抗减到最小。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只有在程序和规则上占据优势的一方才能采用这种“切香肠”战术,皇帝可以切大将的香肠,但反过来不行,除非有了什么特别的机会(比如蛮族突然大举入侵,这时候大将可以名正言顺地要求皇帝打钱、多派士兵),其他时候程序上低位的一方是没有资格向高位者提要求的。
    法王路易十四即位的时候,他可以说是“政令不出巴黎”,但在他去世的时候,他已然是“朕即国家”的太阳王。这巨大的转变,不能完全归咎于国王手腕高明、外省贵族愚蠢,国王的身份恰恰让路易十四有了施展手腕的空间。
    此外,哪怕是从事打劫、谋逆、正变等非法的活动,也要尽量地遵守程序与规则。
    张三是一个法外狂徒,他有枪和蒙面罩,那么他会:
    一,拿着钱,戴着面罩,洗劫一家珠宝店,想办法冼钱,然后每次出去吃饭、买东西的时候都老老实实地给钱;
    二,不去打劫,但每次吃饭、买东西的时候都把枪亮出来,并且拒绝向老板付款。
    很明显大部分的张三都会选择一(选择二的我还没听说过),这样他们就能把自己“破坏规矩”的影响减到最小。选项一只有抢的那几个小时才“坏了规矩”,而选项二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破坏规矩”——只有按照“规矩”来,遭遇的阻力才会最小。
    无独有偶,小胡子也有类似的心得体会。他痛定思痛地说:“这(指啤酒馆事件)是我一生中最轻率、最鲁莽的决定,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不已。要是今天有人看到1923年我所带领的那一队人,一定会怀疑我们是哪里来的小混混......我们今后必须采取合法行动,遵守法度。”
    小胡子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当时的德益智国,大致上保守劳工支持SPD,激进劳工支持KPD,小市民和小布尔乔亚支持NSDAP,大布尔乔亚和天主教人士支持Zentrum,军队支持DNVP。
    在1932年11月选举中,NSDAP支持率为33.1%,SPD为20.4%,KPD为16.9%,Zentrum为11.9%,DNVP则为8.3%。
    由于NSDAP和KPD的支持率加起来达到50%,导致德益智国要组阁,这俩至少得带上一个,否则就是朝小野大,总哩很容易被国会倒阁。
    至于军队,先必须明确,军队是不支持小胡子的。军队高层都是一帮保守派,军队基层则工人、农民、小市民什么人都有。总之,军队的意时形态非常混乱,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中立性与保守性,也就是“谁敢掀桌子,军队就收拾谁”。
    兴登堡既瞧不起台尔曼,也厌恶小胡子。他可以接受这两个人当总哩,但前提是当两年就得走人,不得颠覆现有秩序。
    很明显,对于SPD、Zentrum这些“皿煮捍卫者”来说,NSDAP和KPD都是想要颠覆魏玛皿煮制度的一丘之貉。而这俩當也经常激情对喷,NSDAP说台尔曼收了俄毛的五十万金卢布,KPD则说小胡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
    在这种情况下,SPD、Zentrum已经形成了一个认知,那就是如果台尔曼成为总哩,NSDAP肯定不服气;而小胡子成为总哩,KPD也不会服气。如果某一方赢了,另一方掀桌完全有可能。
    所以,当一个又一个总哩被国会倒阁以后,兴登堡别无他法,只能任命小胡子当总哩,小胡子也承诺他不会掀桌。
    现在小胡子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他胆敢直接宣布取缔KPD、SPD、Zentrum和DNVP,那么死的一定会是他自己。
    大家要知道,不是只有小胡子才有冲锋队;KPD、SPD这些當都有自己的准军事组织,如红色阵线战士同盟、黑红金国旗团等等。如果小胡子直接掀桌,那其他當就能直接号召起义,而军队则大概率要么按兵不动,要么站在起义者的一边把总哩赶下台。
    于是,在一个非常恰当的时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