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等不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093章等不起(第1/2页)
    王上忠的话,令盛若举神情有些僵硬。
    王上忠看着他:“怎得,盛太傅觉得有为难?当年的事情,苏浩年不是没有察觉出你的问题吗?说不得他也愿意与你这旧时好友叙旧。你不用这么为难吧?”
    盛若举神情赶忙如常:“哦,倒也没什么为难。这两日,我抽时间去拜访苏太保。定规劝一番。”
    “理应如此。说起来,你也算他半个亲家了,她的外孙女不是嫁到了你们雍国公府?有这层关系,不是更好说话。”
    盛若举点头:“相爷说的是。”
    -
    盛若举怎会觉得不为难?
    上次宫门外,苏浩年对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二人关系已经彻底疏冷。
    可王上忠的提议,他更不好反驳。
    说白了,他这些年能久居太傅之位,他们雍国公府能够常享尊荣,都是仰仗王上忠和淑贵妃。
    若没有他们做靠山,他这辈子恐怕都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官。
    承其恩,自然要理其事。
    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况且,苏浩年这土地改制一事,本就会动摇王家的利益。
    王家根基受损,王上忠利益也会受损。
    于他来说没有好处。
    想想苏浩年被流放多年,自己这些年做着太傅,可一直都有精进,倒也未必就说不动他。
    自己便拿出一番姿态来,像当年一样,与他辩论一番。
    -
    他向苏府递了邀帖,苏浩年接得倒也痛快。
    第二日上午,他约着他,在如今京中文人墨客聚集的茶楼相见。
    最顶层的雅间,按时被引进了屋内。
    盛若起身,举恭敬地扶着他在主座上坐下。
    “感谢老师今日能赴学生的约,学生心里十分高兴。”
    苏浩年一身灰白色长袍加身,气质庄重儒雅。虽脊背微驼,周身却自带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坐下后,他看了看雅间内不俗的环境。
    “约我聊天,倒也不必到这么高贵的地方。石桥下,淮河边,陋巷茶肆,话若投机,有一方坐处就行了。”
    盛若举道:“老师多年不在京城,我只是想让老师也感受一下如今京城这浓郁的文人氛围。如今,京中文人墨客越发地聚集,好诗,好词,好文章更是越来越多,丰富了大乾的文坛。我想老师一定很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
    苏浩年:“文化氛围好,自然是好事。”
    盛若举感怀道:“犹记得当年,我初到京城,当时被人欺负,是老师救了我。后来我与老师相谈甚欢。
    当时我遭遇困境,是老师一直鼓励我,让我重拾信心。我们畅谈古今,论道经邦,我在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现在想想,若是没有老师当年的提点和栽培,我定没有如今这等成就。”
    苏浩轻轻摇了下头。
    “我说了,你我之间并非师徒。且你成就几何,也与我关系不大。你能做上太傅,封国公,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呵,想想若我这些年一直在京城,你没准也不会有今天的位置。”
    苏浩年话中,含着隐隐的讽刺。
    盛若举坚持道:“老师不会知道,您对我整个人生的影响。老师当年教诲我的东西,我至今还深深记在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93章等不起(第2/2页)
    苏浩年:“客套话,就不必多说了。你今日约我来,是为何事?”
    盛若举:“不管老师心中如何看我,在我眼里,您永远都是我心里敬佩不已的老师。您流放十九载,受尽屈辱和艰难,学生心里,一直都替老师痛心。您能平反,学生心里真的是说不出的高兴。
    圣上声名,重新提拔老师为太保。可谓是为老师做了最好的正名。老师在晚年能重回三师,何其不易。与我来说,我真心希望老师从今往后,都能够安泰顺遂,荣享晚年。”
    苏浩年淡笑了一下:“你这番祝福,我就接下了。”
    盛若举道:“学生是真心为老师好。昨日圣上下令,要各地丈量土地。土地变革这件事,到底也没有能直接实施,我知老师这段时间一直在为此事奔劳操心。但是老师,土地之事,牵扯太广。从近期朝堂内外的反应,便可知道,这件事的阻力有多大。
    学生还听闻,各地已经有世家开始做着各种抵抗的准备。对很多世家而言,土地是他们的根本,根基受到威胁,可想而知,他们会如何拼命维护。
    老师通读古今,不会不知道,古时的一些民间动乱因何而起。老师,这件事不是想象般地那样简单。一旦引起恶劣反应,老师可想过,朝廷要如何收场?陛下要如何收场?老师,又要如何面对?”
    苏浩年眸色矍铄地看着他。
    “所以,你今日约我出来,是为了劝我?劝我停止土地变革?”
    盛若举显得语重心长:“学生也承认,这个大乾治理下,是有着一些显著的问题。但大乾变革的脚步已经很快了,土地问题已经延续几朝几代,根深蒂固,既然如今推进困难重重,风险诸多。老师,您如今已经这个年岁。何不将心放开一些。
    我们何不将这个问题,留给后世更有能力、更适合的人去解决?我不想万一闹出不好的后果,影响老师晚年的声誉。”
    苏浩年沉默了须臾:“盛若举,其实有一点,老夫一直是不想承认的。那就是,你真的变了。当年我愿意结交你这个小友,不光是因为你年纪轻轻,就博学多识,最重要的是,我从你身上,看到了新朝之下,年轻人正确的见识和抱负。
    我一直觉得,大乾有你们这样的才干,必会让新朝蓬勃向新。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志向,开始变了。变成了个人保守主义。”
    盛若举目光顿了一下。
    苏浩年:“你说,将土地问题留给后世更有能力的人去解决。老夫承认,老夫的能力的确是有限,确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推进好这件事。
    但,你所说的等待,可知是万千农户年年岁岁食物匮乏,付出辛苦却被蚕食劳动果实的等待。是买不起精粮,过年的时候也要用黑馍裹腹的等待,甚至是利用买子卖女,去换食物的等待。
    民间百姓,因为这个而变成土匪,变成强盗的人又有多少?
    我们的官职,从来不是保护套,更不是举步不前的资本,而应是对全天下百姓的责任。你每日在国公府里,享受着大乾最优越的生活,所以等待这两个字,你才能说的如此轻巧。但那些处境艰难的农户,他们等不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